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北京儿童医院近5年接诊高血压患儿逾600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多半是肥胖患儿。该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肖燕燕表示,儿童高血压发病较隐匿,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健康管理和血压监测。(5月17日《北京日报》)
按常理,高血压属于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少儿童竟然也患有高血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高血压“低龄化”不是言过其实,更不是危言耸听。
据了解,久坐、肥胖、活动量少、精神压力大等,都是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低龄化”不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正常生活。笔者以为,防范高血压“低龄化”亟需开出“三张药方”。
首先,要开出健康科普“药方”。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健康营养知识的全面普及,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和掌握高血压的预防措施,学会科学育儿、健康育儿,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控制各种高风险因素,做到定期体检、源头把控,远离高血压的诱因。
其次,亟需开出健康生活“药方”。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养成健康饮食、规律睡眠、适当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比如,从小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易发胖的食品和饮料,鼓励孩子多运动、远离不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早患上高血压。
其三,还需开出健康教育“药方”。家长要积极担负起健康教育的责任,引导、督促孩子健康饮食,避免因不节制、不节食而引发肥胖、高血压等多种健康问题,导致高血压“低龄化”。同时,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遗传史或孩子过胖,要定期带孩子检查血压,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我们相信,只要从科普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以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开出“药方”,对症下药,就一定能有效遏制高血压“低龄化”趋势,从而帮助孩子远离高血压,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好身体。(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