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回娜:以心换心鱼水情,领导干部当做群众贴心人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回娜  日期:6/23/2025 字体: [大][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对群众有感情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感情基础和出发点,关系到是否能守住民心、听清民意、察清民情。把群众装进心里,能充分体现领导干部的“为政温度”。

    民心是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客观反映,是最大的政治。要得到民心认可,就要站在人民一边,为人民造福。毛泽东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有了对群众的感情,人民立场才有根。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人民立场一旦在干部身上扎了根,就会推着干部迈开两脚,到各处去深入了解情况,才能感知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焦裕禄在兰考带着人民治风沙、盐碱、内涝“三害”,病重转院前还不忘一字一句嘱咐:“除三害是兰考36万人民的盼望,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把群众放在心上,自然而然就会在乎人民满意不满意,自觉把群众感受当作衡量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标准。

    民意是人民群众的心声所寄,源于实践,反映了群众的现实需求。邓小平讲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去倾听人民的诉求,才能打开群众心扉,让群众主动讲心里话,让群众诉求 “上得来”。领导干部接访群众诉求,要当好 “温度计”,带着感情把心焐热了,才能化解群众心里的冰,让群众敢于、乐于讲真话。对待老百姓的疾苦,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带着感情去倾听民声,能够激发改进工作的主动性,比如优化接访方式,创新更多渠道以方便群众表达诉求。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带着感情倾听民意,还能激发干部更主动地汇总、归纳、提炼民意,从群众的表层诉求中敏锐察觉到深层诉求,通过深入走访座谈,体察到居民对安全便利生活环境的渴望,这种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工作态度,才能真正赢得广泛支持。

    民情是人民的实际生活情况。要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不用情,工作就难见效。带着感情去调研,才能克服困难、深入基层。领导干部要是没有真心实意为民办事的决心和耐心,就不可能“沉”到基层去。在和群众谈话做朋友的过程中,逐渐地让他们能够了解真意,才能调查出真情况来。习总书记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没有对老百姓的深情,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做不到真正体察民情,也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完成工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干部与群众福祸相依,贴心群众,才能收到工作中的正向反馈。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