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回娜:警惕“抹不开面子”成为违规违纪的“导火索”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回娜  日期:6/30/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干部工作中,“抹不开面子”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心理因素,正悄然演变为诸多违规违纪行为的秘密诱因。它如同一股暗流,在人情世故的遮掩下,侵蚀着干部队伍的纪律堤坝,严重威胁着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

    从现实情况来看,“抹不开面子”的现象在干部工作中呈现出多种具象化表现。部分干部在项目审批时因面对熟人或利益相关方的请托,碍于情面对一些明显违规的项目“放行”,全然不顾项目背后可能潜藏的风险以及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一些干部在面对上级或熟人打招呼推荐的不合格干部任免人选时,觉得拒绝会驳了对方的面子,从而降低选拔标准,让能力不足、德不配位的人走上重要岗位,这不仅影响了工作的高效开展,还打击了其他优秀干部的积极性。

   “抹不开面子”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一方面,部分干部自身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性修养不足,在人情与纪律的天平上,轻易地向人情倾斜。他们没有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为个人的面子和人情服务。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盛行。在一些地区,“人情大于法”的错误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使得部分干部在面对人情请托时,难以坚守原则。同时,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为“抹不开面子”的违规违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干部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纠正。

    要根治干部工作中“抹不开面子”导致违规违纪的顽疾,需多管齐下。首先,强化思想教育,筑牢干部的思想防线。通过常态化的党性教育、廉政教育,让干部深刻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时刻牢记权力的来源和用途,从思想根源上摒弃错误的“面子观”。其次,完善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的笼子,建立健全严格的审批、执行、监督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违规违纪行为,要有明确的惩处机制,对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重大事项的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和严格约束,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为整治此类问题提供制度支撑。此外,还要加强社会监督,鼓励群众、媒体积极参与监督,拓宽监督渠道,让干部的行为置于全方位的监督之下,使其不敢、不能、不想因“抹不开面子”而违规违纪,从而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干部工作中的“抹不开面子”问题绝非小事,它关乎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广大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其危害,坚守纪律底线,莫让“抹不开面子”成为违规违纪的“导火索”。只有如此,才能使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提供坚实保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