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江河奔涌,一场关乎永续发展的水资源变革正在神州大地澎湃向前。2025年6月,水利部发布《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意见》,首次打破行政壁垒,允许结余水量跨省交易。这一制度创新让节水成果转化为发展资本——企业通过技改节约的水资源可进入市场流通,缺水地区则通过购买用水权破解发展瓶颈,标志着水资源管理从“刚性管控”迈向“活水润泽”的新阶段。
制度升级的浪潮中,政策工具箱持续扩容。水利部同步启动非常规水开发利用项目,2025年计划新增再生水、矿坑水利用能力1.2亿立方米,剑指京津冀与黄河流域的“水困局”;浙江省6月1日起实施新版用水定额,为纺织、化工等71个行业2904项生产活动戴上更精准的“节水紧箍”,以标准之力倒逼产业绿色转型。在山西,即将于7月施行的新《节约用水条例》首创“管行业必须管节水”责任机制,要求将再生水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山东则加速布局雨洪资源利用工程,计划到2025年新增38亿立方米调蓄能力,让占全年降水量八成的汛期弃水变身“发展活泉”。
技术创新正成为撬动节水革命的支点。浙江率先要求企业建设数字化水平衡测试平台,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管网漏损,让“滴跑冒漏”无所遁形;山西大力推广人工智能水效管控系统,每一滴水的流向与效能都留下“数据足迹”。在黄河流域,规模以上取水口全面安装在线监测设备,“以数治水”的模式终结了传统管理的“糊涂账”,为用水权交易筑牢技术基座。
思想引领的深层变革更令人振奋。黄河岸线上,东营市严格遵循“以水定城”原则,将水资源承载力作为项目审批红线;陕西农民自发采用微喷灌技术,昔日的漫灌田垄化作节水示范园;浙江企业争创“用水定额先进值”蔚然成风,某印染厂通过中水回用系统使吨布耗水量下降40%,年节水相当于一个西湖的水量。这些实践印证着:当节水从政策要求升华为价值认同,“拧紧龙头”便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
从水权交易的市场化突破,到数字治水的智慧赋能;从雨洪资源的化害为利,到每滴再生水的物尽其用——今日中国正以系统思维重塑人水关系。当思想闸门常拧紧,制度利剑常砺新,技术活水常涌流,清澈的江河必将成为民族永续发展的血脉,滋养中华大地奔向更加辽阔的未来。(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