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是困扰基层工作的顽疾,不仅消耗干部精力,更影响政策落实成效。而破除这一痼疾,关键在于用好考核“指挥棒”,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也是破除形式主义的关键举措。当前,少数地方仍存在“重痕迹轻实效”“以材料论英雄”等不良倾向,不仅加重基层负担,更影响干事创业氛围。党员干部必须用好考核“指挥棒”,以实绩为导向、以问题为抓手,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优化考核指标是基础。形式主义问题往往源于考核标准偏离实际。对此,应精简冗余指标,突出核心任务,将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作为重要评价依据。唯有让考核回归本质,才能引导干部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强化结果运用是关键。党员干部应坚持“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评优评先直接挂钩。通过树立鲜明导向,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重用;对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的,及时约谈整改。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大胆尝试,避免因怕问责而“躺平”,推动形成重实干、求实效的良好风气。
常态化监督是保障。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久久为功。一方面,可引入第三方评估、群众评议等方式,增强考核透明度;另一方面,对“变相留痕”“数字造假”等新表现,要露头就打、严肃查处。此外,上级部门需带头转变作风,少发表格、多到一线,以务实态度为基层减负松绑。只有持续拧紧监督螺丝,才能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确保考核真正发挥“指挥棒”作用。
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党员干部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整治形式主义,用好考核“指挥棒”,从制度层面优化设计,内化党员干部实干担当精神,才能让考核回归推动落实、服务群众的初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行稳致远。(作者单位:东光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