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记者展开市场调查发现,有些商家“贴心”推出“医用级抗菌卫生巾”“草本抗菌卫生巾”“益生菌卫生巾”等新产品,宣称添加了有效成分,能带来额外健康益处,令女性选购时眼花缭乱。这些“加料”卫生巾是否真有效?记者就此展开调查,为消费者解惑。(6月28日《湖南日报》)
众所周知,卫生巾是经期女性的必需用品,有的经期女性甚至需求量很大。但近年来,卫生巾在抽检中频现“细菌超标”“荧光剂隐患”等问题,这让许多经期女性消费者忧心忡忡。
在此背景下,一些商家“贴心”推出“医用级抗菌卫生巾”“草本抗菌卫生巾”“益生菌卫生巾”等“加料”卫生巾,宣称可以“预防炎症”“拒绝妇科炎症”。虽然这些“加料”卫生巾的价格比普通卫生巾要贵50%,甚至更贵,但不少经期女性消费者依然纷纷慷慨解囊。
这些“加料”卫生巾真的有如此功效吗?据了解,我国现行《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并没有“医用卫生巾”产品名称,仅有二类械注号产妇产后护理垫、医用吸收垫等产品。市面上外观酷似卫生巾的 “医用护理垫”“医用垫巾”等产品,因未强制适用卫生巾(护垫)GB/T8939 标准,并不适合作为卫生巾的替代品长期使用。这说明,所谓的“加料”卫生巾,其实就是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因此,笔者以为,防范“加料”卫生巾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还需权威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双向发力。一方面,卫健、医疗等相关权威部门应加强对“医用级抗菌卫生巾”“草本抗菌卫生巾”“益生菌卫生巾”等“加料”卫生巾的知识科普和宣传,让广大消费者知晓这些所谓的“加料”卫生巾并不能起到“预防炎症”“拒绝妇科炎症”的效果,从而让消费者不再盲目轻信,不再被收割“智商税”。
另一方面,市场监管、消保委等职能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严把审核关,绝不让无良商家给卫生巾肆意“加料”,忽悠、坑骗消费者。同时,一旦查获忽悠、欺骗消费者的“加料”卫生巾,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方式,让无良商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诚信经营,不再拿“加料”卫生巾忽悠、欺骗消费者。
当然,防范“加料”卫生巾收割“智商税”,消费者也需学会理性消费。经期女性消费者在选购卫生巾时,一定要学会科学选购,不为噱头买单,不妨通过正规渠道选购品牌卫生巾,同时要仔细查看卫生巾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日期,尽量选择轻薄、吸收性好的棉等材质。如果患有妇科疾病,应及时就医,切不可盲信盲从,依赖所谓的“加料”卫生巾解决妇科疾病等问题。
相信,只要科普到位,监管跟进,再辅以消费者的理性消费,就一定能戳穿“加料”卫生巾的忽悠术,让“加料”卫生巾入市无门,无立足市场,无生存土壤,从而守护经期女性的健康和安全。(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