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敦煌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根治欠薪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陇明公”监管平台为核心抓手,聚焦3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全流程监管、用工信息精准化管理、预警响应高效化、投诉处理规范化等关键环节,推动平台应用质效全面提升,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强化项目覆盖,筑牢监管“基本盘”。坚持“应入尽入、应管尽管”原则,将3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国企项目及社会投资工程项目全部纳入“陇明公”平台管理。一是严格准入审核。在项目招投标、施工许可等环节嵌入平台备案要求,对未完成平台注册、未上传施工合同的项目,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或资金拨付手续,从源头确保项目“应纳尽纳”。二是动态排查清零。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人社”双排查机制,定期对在建工程项目清单与平台数据比对,重点核查300万元以上项目漏录、补录情况,2025年以来累计录入在建项目59个,补录平台项目2个,平台项目覆盖率达100%。
聚焦全链管控,织密监管“责任网”。以平台为载体,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追溯”的全流程监管体系。一是前端规范备案。要求项目开工20日内完成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实名制、工资专用账户、总包代发、工资保证金等信息录入,未完成备案的政府投资项目不予审核工程款拨付。二是中端动态监测。安排专人依托平台每月定期抓取考勤、工资发放、人工费拨付等数据,对存在风险的项目主动联系施工单位解决,对化解隐患不及时的项目交办行业主管部门处理,2025年督促各施工单位通过平台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4612.9716万元。三是后端闭环管理。项目竣工、停工后,及时检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对未拖欠工资的项目督促施工单位在“陇明公”平台完成项目状态变更,并提醒施工单位注销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解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现“开工-施工-竣工”全周期闭环。
深化信息补录,夯实监管“数据基”。针对部分项目存在用工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完整问题,通过“三抓三促”提升数据质量。一是抓培训促规范。组织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平台操作专题培训2场,覆盖项目负责人、劳资专管员120余人次,明确“一人一档、一日一考勤、一月一发放”的录入标准。二是抓督导促整改。成立专项督导组,对信息补录滞后项目开展“一对一”现场指导,2025年累计督促补录农民工劳动合同信息560余条、补录参建单位信息126条、绑定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59个。三是抓监管促落实。将平台信息完整率纳入根治欠薪日常监管指标,对连续2个月信息补录不及时的项目,安排执法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现场督促落实。(作者单位:敦煌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