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胡美丽:克服本领“恐慌”做能为干部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美丽  日期:7/3/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关乎事业成败。当“知识折旧率”不断加快、“能力恐慌”成为高频词,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本领上的“短板”比作风上的问题更致命,能力上的“赤字”比思想上的懈怠更危险。新时代呼唤的,是那些胸怀“国之大者”、永葆“本领恐慌”的“能为”干部。

    克服本领恐慌,首在突破认知桎梏。昔日经验曾是可靠航标,如今却可能在新的海域中沦为绊脚之石。当“三体问题”所揭示的复杂系统内在混沌早已超越了传统线性思维所能掌控;当“黑天鹅”在历史天空频飞,彻底颠覆了基于过往经验的预测能力——我们便不得不承认:过往经验之船,已难以驶入未来深水区。唯有以谦逊之心不断学习新知,方能摆脱“经验至上”之迷思,使思想在混沌与变化中寻得新航向。

    克服本领恐慌,更在掌握新质工作方法。数字时代,技术工具迭代如闪电,工作方法亦当随之更新。从“数字孪生城市”对复杂治理难题的精准模拟,到“大数据画像”对群众需求的敏锐感知,再到人工智能对海量信息的快速挖掘,新质工具已如利剑在握。我们当主动驾驭这些工具,使其成为突破能力瓶颈、提升治理效能的利器。昔日以“笔杆子”为傲,今日更当思考:当算法开始撰写报告初稿,我们的独特价值应如何重新定义?工具之新,终为方法之新服务。

    克服本领恐慌,还须有组织生态之支撑。若组织氛围如坚硬冻土,畏惧错误、扼杀探索,则创新之苗难以破土。干部个体需勇气,组织更需营造“容错试新”的土壤。当管理者从“流水线监工”转型为“创新孵化器”,当评价机制由简单“避责”转向鼓励“破题”,方能使干部在“无人区”的探索中卸下思想重负,让试错成为通往成功的阶梯。(作者单位:肃宁县委编办)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