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党政人大详细内容
敦煌人社:点亮就业“指明灯” 筑牢人才“蓄水池”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许鹏  日期:7/10/2025 字体: [大][中][小]

    就业是民生的“压舱石”,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更牵动着社会发展的稳定大局。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敦煌市人社局始终扛牢政治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化身就业路上的“引路人”,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就业动能,点亮群众求职的“指明灯”;勇当人才培育的“护航者”,以精准服务夯实发展根基,筑牢地方经济的“蓄水池”,用实际行动书写高质量就业保障的民生答卷。

    政策宣讲“零距离”,点亮就业“方向灯”​

    基层工作人员化身“政策宣传员”,深入社区、镇村,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政策宣讲活动。通过开展各类专项招聘活动,设立流动咨询台、举办政策解读会、发放宣传手册、入户走访等方式,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等送到群众身边。在社区、乡镇,工作人员每月定期组织政策宣讲会,针对居民关心的创业贷款申请条件、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让群众及时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明确就业方向。今年以来,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及政策宣讲活动96场,归集1.2万个优质岗位,促成638人达成就业意向,发放政策资料近2.7万份,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就业动力。​

    岗位对接“精准化”,搭建就业“直通车”​

    敦煌市人社局聚焦群众就业难题,将挖掘岗位资源作为稳就业核心任务,构建“主动对接、精准摸排、动态管理” 工作机制,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同时,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发布岗位信息、一对一推荐等方式,实现岗位与求职者的精准匹配。在社区,工作人员定期走访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并根据群众的技能特长、就业意愿进行针对性推荐。此外,全力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就业服务网络。依托“如意就业”“码上就业”平台、“敦煌人社”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等新媒体矩阵,搭建起24小时“不打烊”的就业服务平台。实时更新发布招聘信息,开展“云端招聘”,实现求职者与岗位的精准匹配。“码上就业”平台累计访问量高达20.3万人次,发布岗位1.4万个,成功匹配求职者7295人,个人注册量达53.3万人,企业注册4065家,重点企业注册率实现100%。构建“城市15分钟、乡村3公里”就业服务圈,充分利用零工市场、就业创业服务站、零工驿站等资源,使就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技能培训“接地气”,锻造就业“硬本领”​

    敦煌市人社局构建起“市场导向+群体分类+动态调整” 的技能培育机制,如同精准灌溉的智慧系统,用“靶向培训”破解就业与用工的双重难题。聚焦电商直播、无人机、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当下市场紧缺职业,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20期“订单式”“嵌入式”就业技能培训,573人从中受益;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差异化课程,开设15期创业培训,211人参与其中;对企业职工开展了1期培训,111人参与培训,助力传统劳动力向技能型人才转变。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对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技能提升也紧抓不放。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36期职业技能培训,让895人掌握一技之长。这种以技能赋能的方式,推动就业从简单体力劳动向技术型劳动升级,既为重点群体铺就“技能成才、就业致富”的进阶通道,又为企业架起“按需育才、精准用工”的对接桥梁,以全链条服务贯通就业创业堵点,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的精准帮扶目标。

    重点帮扶“暖人心”,兜牢就业“保障网”

    敦煌市人社局锚定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目标,创新构建 “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体系,全力织密就业保障网络。通过入户走访、社区摸排、大数据比对等方式,动态更新就业困难人员台账,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大龄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确保底数清、情况明。针对不同群体特征实施靶向施策。对零就业家庭实施动态管理,开展就业兜底帮扶跟踪服务;为残疾人定制适配岗位,提供“培训+指导+服务”全链条支持;为大龄失业人员开设定向培训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技能。同时,深挖公益性岗位资源潜力,通过科学开发、精准匹配,累计安置39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及时足额发放岗位补贴150.53万元,社保补贴83.85万元;联合企业开发临时性、过渡性岗位,通过“线上直播带岗+线下专场招聘”,帮助41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99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推动城镇新增就业1601人,全力打通就业帮扶的“最后关卡”,为困难群体织密就业“防护网”。(敦煌市人社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