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赵姗姗:墩苗期、青年干部不可逾越的“光合作用”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姗姗  日期:7/17/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青年干部成长路径的图谱中,“墩苗”一词频繁闪现。然而现实中,一些青年干部对下基层历练的理解却悄悄滑向了功利化——将“墩苗”视为升迁“镀金”的权宜之计,以为“下去”便是“上来”的跳板;另一些组织培养过程也偏重“速成”,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匆忙“打卡”便急于“提苗”。这使本该沉潜的“墩苗期”,无形中染上了浮躁气息。

    青年干部成长如同生命光合作用,需在基层沃土中完成能量转化与积累,这是任何“催熟”都无法替代的规律。

    一、根系向下,方得滋养深厚。青年干部多是从“家门”到“校门”再进“机关门”,这“三门”经历虽宝贵,却也容易在理论高阁中悬空。根深才能叶茂,基层恰是青年干部接通地气、汲取养分的关键根系所在。那些将基层视为“镀金”捷径的想法,如无根之浮萍,虽能短暂跃升,却终难承载千钧重担。唯有如植物根系深扎泥土,青年干部在基层“墩”得扎实,才能获得源源不断、不可复制的成长养料,支撑未来枝繁叶茂。

    二、叶面朝光,向上汲取能量。青年干部在基层实践中,不应满足于被动“下沉”,更应主动将“叶面”朝向政策与理论之光,将火热实践与科学指引紧密结合。基层这本无字之书,蕴含丰富治理密码和群众智慧,需要年轻干部以理论之光照亮实践迷障,于细微处发现规律,在矛盾中提炼方法。这种在实践中主动汲取理论光芒的自觉,正是“墩苗”转化为成长动能的核心环节。

    三、果实结于枝头,价值见于担当。青年干部成长最终体现于为事业担当、为人民奉献的硕果。“墩苗”不是目的,而是积蓄担当能力的关键过程。当青年干部在基层历经摔打,将个人志向融入组织需要与人民期待,那些在矛盾一线淬炼的韧劲、在服务群众中涵养的情怀、在攻坚克难中增长的智慧,终将凝结为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坚实能力。此时结出的果实,才真正甘甜且富有价值。

    在干部培养的大格局中,组织精心提供的阳光、雨露与土壤,与青年干部主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努力,共同构成了不可替代的“光合作用”。这种双向奔赴的成长,使组织肌体不断获得新鲜血液的滋养,青年干部也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身价值。

    当每株“幼苗”都主动寻找地下的养分,整片“森林”才能迎来共有的春天。青年干部成长道路虽各有不同,但扎实的“墩苗期”所赋予的深厚根基与向阳姿态,终将化作参天大树的挺拔风骨与累累硕果——这是对个人成长最诚实的交代,亦是对时代托付最响亮的回答。(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发展和改革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