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默子敖:全民防汛,共筑生命之堤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默子敖  日期:7/18/2025 字体: [大][中][小]

    雨幕如织,江河翻涌。2025年7月,南方汛情再度告急,从柳州到凤庆,从广东山区到浙江水乡,一场场防汛战役中,不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千万民众挽臂并肩的“大合唱”。人民防汛的壮阔图景,在风雨中淬炼成型,于行动中彰显伟力。

    政府主导与科技赋能,筑牢防汛根基

    面对柳江水位持续超警的严峻形势,柳州市依托应急广播体系织就了一张“天地一体”的预警网络。汛期以来,1066条防汛广播如星火燎原,覆盖社区村屯的“最后一公里”,累计播发时长17.8小时,协助转移群众9217人次,最终实现洪涝灾害“零伤亡”的奇迹。

    科技之力更在广东凝练为精密机制——该省创新构建“456”水利预警体系,将4类预警信息通过5类责任主体、6种发布渠道精准投送。台风“蝴蝶”来袭时,655次山洪预警、500余次“电话叫应”直达县镇村,1.6万危险区群众提前转移,以预警的“早一秒”赢得生命的“多一分”。

    基层动员与全民参与,激活末梢神经

    在滇西凤庆县,暴雨引发的塌方阻断道路。郭大寨乡村民微信群中一声号召,300余名党员群众扛锹而出,淤泥乱石间号子震天。“看到干部带头清淤,谁能坐在家里?”村民抹汗挥锄的镜头,映照出防汛共同体的精神内核。

    浙江临平区运河街道的“防汛宣传进万家”活动,则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线上推送阅读量超2万次,线下400余名志愿者走村入户,针对独居老人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河南孟津的黄河岸边,志愿者向未成年人讲解水情特性,3000份宣传册化作守护生命的“无形堤坝”。

    政策创新与制度保障,凝聚行动共识

    全民参与的浪潮背后,是制度设计的深远谋划。7月14日,蚌埠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防汛预案时,首次邀请公众代表列席。教师、企业经理、水利专家现场建言,从“优化预警发布”到“制定个性化响应标准”,民意直通决策中枢。

    在深圳宝安区,《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2025年修订版新增“重点防护对象”等章节,将响应级别细化至“关注级”至“一级”五层体系。这些制度创新呼应着年初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部署——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推进“防御工作规范化”,以体系化建设把握迎战极端天气的主动权。

    风雨中,城郊镇人大代表的一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道出全民防汛的精神底色。当柳州老人听着方言广播走向安全高地,当凤庆村民的锄头凿通生命通道,当蚌埠市民的建议写入政府预案——千万份微光汇聚成守护家园的星河。这不是应急之举,而是一个民族面对灾害时血脉深处的团结基因,在新时代制度创新中绽放的磅礴伟力。江河奔涌,唯众志成城者胜。(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