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中央八项规定如一声春雷,唤醒了全党对作风建设的深刻认识。十年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从规范公务出行到简化公务接待,八项规定精神已深深融入党的建设肌理。这十年实践昭示我们: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持久战。八项规定这把利剑必须常磨常新,作风建设这面旗帜必须越擦越亮。
八项规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其"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的方法论智慧。从具体问题入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作风顽疾开刀,避免了"大而空"的形式主义陷阱。公务接待不得上高档菜肴、会议活动不得摆放花草等细致规定,看似琐碎却直击要害,用"小细节"撬动了"大变革"。这种精准施策、靶向治疗的工作思路启示我们:作风建设贵在落细落小落实,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钉实钉牢。
当前,作风建设已进入"深水区",隐形变异问题更加复杂多样。有的将公款吃喝转入内部食堂,有的以电子礼品卡代替实物送礼,有的通过"化整为零"规避监督。这些新动向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必须保持"永远吹冲锋号"的战略定力,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效能,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露头就打,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纠树并举、破立结合。既要持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既要保持惩治震慑,又要加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转作风树新风,把好作风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固化为制度,让八项规定精神真正化作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持久作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