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思绪重回1945年胜利那刻,十四载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谱写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炮火硝烟虽已消散,但民族血泪铸就的深沉记忆与那场斗争所熔铸的不朽精神,如同巍峨丰碑矗立在历史长河中,照耀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
赓续爱国情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坚定信仰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底色。面对民族危亡,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的孤军奋战,到全民族抗战中“四万万人齐蹈厉”的团结一心,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共赴国难。左权将军在战场前线写下“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家书,赵一曼在狱中为儿子留下“宁儿啊,母亲没能尽到教育的责任”的绝笔,这些字句无不彰显着“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史为镜,将这份爱国情怀转化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乡村振兴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划长远;在科技创新中,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攻克难关;在外交战场上,以“寸步不让”的底气捍卫主权。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让爱国信仰成为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精神灯塔。
赓续必胜信念,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砥砺奋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抗战时期的中国,在装备落后、资源匮乏的困境中,以“血战到底”的意志击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以破袭战震撼敌胆,正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真实写照。这种信念,源自对民族复兴的坚定追求,也源自对人民力量的深刻认知。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同样布满荆棘: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科技自立自强的挑战、国际风云的变幻……党员干部要像抗战先烈那样,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锐气闯关夺隘。在基层治理中,直面群众急难愁盼,用“钉钉子精神”破解难题;在改革攻坚中,敢涉深水区、啃硬骨头,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政策落地;在应急处突中,冲锋在前、逆行而上,用实干书写“中国之治”的新篇章。唯有以必胜信念砥砺奋进,方能跨越新征程上的“雪山草地”。
赓续为民初心,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情奉献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地道战中百姓为战士挖掩体,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支前民工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些场景印证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誓言,正是对这一精神的传承与升华。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深植“以百姓心为心”的情怀,把群众利益置于首位。在民生改善中,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痛点,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在服务群众中,俯身倾听民声,用心解决民忧,让政策温暖直抵人心;在共同富裕中,精准帮扶弱势群体,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角落。要以“民之所盼”为施政方向,以“民之所忧”为行动坐标,让为民初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