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斯晓玲:冰柜之困:当善意遭遇“扫荡”公益如何穿透私欲的沟壑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斯晓玲  日期:8/20/2025 字体: [大][中][小]

    浙江湖州街头,一家雪糕批发店的爱心冰柜本是为环卫工、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铺设的清凉绿洲,却因一位老太太每日凌晨2:40的“准时扫荡”陷入舆论漩涡——整柜雪糕被席卷一空,留给高温下劳动者的只剩空荡的冷气。这一事件折射的不仅是个人贪念的越界,更是公益伦理与制度设计的深层碰撞。私欲蚕食善意:冰柜沦为“私人冷库”。老太太的行为绝非孤例。类似场景在重庆秀山广场同样上演:多名老人围堵爱心冰柜,有人徒手抱走七八瓶水,有人用帆布袋“进货式”扫货,矿泉水散落一地。其核心矛盾在于规则失守,开放式冰柜依赖“按需取用”的道德自律,但无身份核验、无限量管控的设计,为“占便宜”心态提供温床,以及目标错配,户外劳动者因工作时段难以及时取用,而部分空闲者利用时间差垄断资源,导致公益资源严重错配;还有信任透支:当“免费即无主”的认知偏差蔓延,捐赠者的善心被反复践踏,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批判之外,是“坏人变老”,还是社会协作机制论场中,简单标签化无益于解决问题。更深层矛盾需被看见:代际认知鸿沟:部分老人受困于物质匮乏时期的生存惯性,将公益资源视为“免费福利”,缺乏公共资源边界意识;让善意在规则护航下流动公益的可持续性,需超越道德呼吁,转向“技术+人文+制度”的协同治理,智能硬约束,身份核验如杭州部分冰柜采用“刷工牌领取”或志愿者核验工服,确保资源精准投放;智能监控系统识别超额取用后自动推送警报,管理员可远程喊话干预;或者如湖州店主改为白天投放,避开非目标人群活动高峰;社区软引导,如宁波招募老年志愿者担任“公益守柜人”,以邻里温情化解冲突,如徐州某社区通过引导老人观察户外劳动者艰辛,促使其主动停止不当行为;定向宣教,如在冰柜旁张贴故事海报(外卖员婉拒多余雪糕的案例),唤醒共情与自律。此次事件照见了社会的温度与裂痕,爱心冰柜如同一面多棱镜,既映照出私欲的沟壑,也折射了他人善意的星河,店主的坚持撤走夜间的雪糕却未撤走善念,恰是公益韧性的最佳注脚。凉白开解渴,贪心却能烧心。当每一滴汗水背后的辛劳被看见,当每一份善意不被辜负,冰柜里的雪糕方能真正化为城市文明的露珠,而非私欲的祭品。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