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在乡镇工作的朋友告诉笔者一件事,前不久他所在镇的老书记调到县里的一个部门当局长了,临走时专门列了一份办公室财物归还“清单”,把单位给其配备的所有物品都一一写得清清楚楚,经办公室主任清点后才办了离任手续。听了朋友的话,笔者不禁为这位领导离任列“清单”之举拍手叫好。
众所周知,领导干部调动工作,及时把公物交公,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再说,公物姓“公”,属于国家财产,任何人包括领导干部,都无权据为己有,离任应先交还公物。这样做,既方便了工作,又做到公私分明。可以说,“离任清单”列出了为官本色,它同时也是一份“廉洁清单”,值得赞赏。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有一部分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趁离任升迁之际,往往喜欢从中大捞一把,损公肥私,把单位先前为其配备的各类高档办公用品,诸如笔记本电脑、高档盆景等公物,统统随身带走,出现了“人物同走”的现象。这不仅造成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大量流失,而且也败坏了党风,损害了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助长了腐败之风的蔓延。
有道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纪律,廉洁自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做好表率。这样的领导干部,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爱戴、信赖和拥护。
眼下,各地领导干部变动较频繁。希望我们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离岗位之时,不妨像上文所提及的那位老书记那样,离任先列份公物归还“清单”,绝不带走公家一草一木,做一名群众真正称道、拥护和爱戴的好干部。(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