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胡小苇: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 凭实干担当奋进前行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小苇  日期:9/2/2025 字体: [大][中][小]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事关党的形象和事业成败。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更需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深化作风建设。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过硬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聚焦问题导向,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是作风建设中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这些顽疾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根治。“文山会海”消耗干部大量精力,“过度留痕”让基层不堪重负,“蜻蜓点水式”调研难以发现真问题。要破除这些顽疾,就需要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要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注重实绩评价,减少不必要的台账和材料报送。同时要完善问责机制,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形成有力震慑。还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遁形,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改革发展中去。

    坚持人民立场,夯实执政根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满意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准。要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各级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与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还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更接地气、更合民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强化制度保障,推动常态化长效化。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必须依靠科学有效的制度来保障和巩固。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作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明确调研要求,提高调研实效。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实干实绩导向,把作风建设成效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要狠抓制度执行,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还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杜绝“破窗效应”。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让我们以锲而不舍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以过硬作风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作者单位:四川广汉市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