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我国九三大阅兵盛大举行,某些日本政客和媒体再次抛出“仇恨教育危害和平”的论调,试图将自身历史上的侵略行为与当前国际社会的正当历史教育混为一谈。这种言论不仅是对历史的严重歪曲,更是对人类和平事业的公然挑衅。作为二战发起方,日本某些势力非但没有深刻反思历史,反而企图通过话语陷阱混淆视听,这种行径本身就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南京城下的累累白骨、731部队的残忍实验、重庆轰炸中的平民伤亡——这些不是被刻意渲染的“仇恨”,而是铁一般的历史事实。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德国政治家勃兰特曾说过:“谁不反思历史,谁就注定重蹈覆辙。”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中国和许多受害国开展历史教育,确保后代牢记战争之惨痛、和平之珍贵。这种基于事实的历史传承与某些势力指控的“仇恨教育”有着本质区别。
反观日本,部分势力长期以来系统性地美化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淡化战争罪行、政客公然参拜战犯、媒体渲染“受害者叙事”将日本描绘成原子弹的唯一受害者。这种有组织的历史修正主义不是简单的历史观差异,而是对国际正义的公然挑战,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暗中腐蚀。德国与日本在二战历史态度上的天壤之别,恰恰说明了问题本质:不是历史教育本身,而是对历史的态度决定了国家走向和平或是危险的歧路。
日本某些势力指责他国“仇恨教育”的深层动机令人警惕。这种言论实质上是试图通过话语权争夺,将自身塑造为“受害者”,将正义的历史教育污名化,最终为摆脱战后国际秩序约束制造舆论基础。历史已经证明,当一个国家不能正确认识历史时,军国主义的幽灵就可能重新抬头。日本和平宪法被架空、军事力量不断扩张的现实趋势,与这种历史修正主义思潮形成了令人不安的呼应。
人类和平的珍贵如同氧气,唯有失去时才知不可或缺。维护和平不能依靠对历史的遗忘或美化,而必须建立在真诚反思和共同记忆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应当警惕任何试图歪曲历史、淡化罪行的行为,坚决反对历史修正主义对人类集体记忆的腐蚀。正如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所言:“那些不能铭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刻,我们呼吁日本真正有识之士能够秉持正义和良知,与国内错误历史观划清界限,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历史、以实际的行动维护和平。唯有如此,亚洲乃至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和解与持久和平,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让和平的阳光照亮每个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