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翟雅婧:莫让AI成为网络谣言的“帮凶”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翟雅婧  日期:9/12/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郑州网信、公安等部门通报了一起“自媒体”账号利用AI发布涉雨情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郑州遭遇汛情暴雨天气期间,自媒体账号“竹林雨”的开办者为了博取流量,竟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暴雨视频信息并对外发布,误导网民关注和评论,扰乱了网络传播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所幸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处置,才有效控制了负面影响。(9月11日《九派新闻》)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AI技术为内容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也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不惜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利用AI技术炮制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不仅误导公众,引发不必要的恐慌,还扰乱了社会秩序,干扰了正常的防汛救灾工作。尤其在汛情雨情等重大事件面前,真实准确的信息对于保障公众安全、稳定社会秩序至关重要。虚假信息的传播,会让公众难以获取真实情况,出现“发假声、发错声”等问题,影响政府部门的决策部署,甚至可能导致救援资源的错配,造成严重后果。

    从此次案例来看,“自媒体”账号利用AI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反映出部分自媒体从业者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他们过于追逐流量利益,忽视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流量至上的观念驱使下,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将AI技术用于制造谣言,挑战法律权威,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环境。

    值得庆幸的是,郑州网信、公安等部门展现出高效的联动协作能力。在监测发现虚假信息后,迅速开展落地查人处置工作,通过批评和法治教育,让账号开办者认识到错误并及时删除信息。这不仅体现了相关部门对网络谣言“零容忍”的态度,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经验。只有强化源头管控,加大打击力度,形成“不想传、不敢传、不能传”的舆论生态,才能真正有效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此次事件也提醒广大网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负责。在面对汛情雨情等重大事件时,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同时,也要提高对AI生成虚假信息的甄别能力,避免被误导。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利用AI制造虚假信息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互联网平台、自媒体从业者和广大网民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的网络谣言治理体系。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互联网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利用技术手段识别和拦截虚假信息;自媒体从业者要加强自律,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传播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广大网民要增强法治意识和辨别能力,积极参与网络治理,共同抵制网络谣言。

    莫让AI成为网络谣言的“帮凶”,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让真实的信息在网络上畅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