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浪潮席卷全球,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正迸发出璀璨火花。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场以“科技赋能文旅融合”为主题的盛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实践与文化自信。
走进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北京动物园展出的“中国本土动物AR拼搭积木”,通过计算机视觉与增强现实技术,让大熊猫、红腹锦鸡等珍稀动物在掌心“活”过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孝端皇后凤冠AR冰箱贴,扫描即可实现“头戴凤冠”的沉浸式体验;泡泡玛特的LABUBU玩偶搭载仿生科技内核,能识别人类情绪并作出回应……这些科技与文创的跨界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化的展示边界,更让文物“活起来”、文化“动起来”。
在游览服务领域,人工智能正成为文旅产业的“智慧大脑”。爱可声AI数字人导览系统覆盖全国100余家博物馆,可根据游客身份切换讲解模式——对亲子家庭采用童趣语言,对历史爱好者提供专家解读;马蜂窝推出的具身智能“AI小蚂ROBOT”在展区内灵活穿梭,不仅能实时规划最优游览路线,还能用多语言翻译功能破解语言障碍,成为游客的“贴心旅伴”;科大讯飞的多语种AI透明屏和手持即时翻译机,让跨国旅行告别“鸡同鸭讲”的尴尬。这些创新应用,让“说走就走”的旅行真正实现“无障碍、个性化、智能化”。
视听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更重构了文化体验的维度。北京蔚领时代的XR互动影视作品《木兰2125》,以180°环幕视角和杜比全景声技术,让观众化身电影主角“小猪妖”畅游浪浪山;海淀展区的VR项目《梦回圆明园》,通过1:1数字化复原技术,让断壁残垣重现昔日辉煌。正如中国传媒大学专家所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贯穿文旅全链条,从创意策划到产品开发,从服务优化到场景创新,正在催生文旅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这场科技与文化的双向奔赴,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更推动中国文旅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数据显示,2025年服贸会吸引近2000家企业参展,覆盖26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首发一批创新示范成果。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文化输出到价值共鸣,中国正以开放姿态与世界共享数字文明成果。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这场服贸会不仅是一场科技盛宴,更是一份向未来的宣言书。当5G、AI、XR等技术深度融入文旅血脉,当“科技+文化”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一个更具活力、更富创意、更有温度的数字中国,正以自信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昌黎县荒佃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