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而干部作风的优劣,往往不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中,反而藏在日常工作生活的小事里:一杯茶的温度、一次回复的时效、一张票据的规范,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是干部宗旨意识、责任担当、纪律观念的直观体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风上的偏差若不从细微处纠正,小问题就可能演变成大隐患;反之,若能把每一件小事做细、做实、做优,就能以“小细节” 积累“好作风”,以“微行动”凝聚“大信任”,为党的事业发展筑牢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作风根基。
从“小事细节”看干部作风,关键要观其行、察其微,在日常点滴中检验初心使命。在基层走访时,是“走马观花” 式应付检查,还是俯下身倾听群众的“家长里短”、记录群众的“急难愁盼”,体现的是干部是否秉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在文件办理时,是敷衍了事、错漏百出,还是逐字逐句核对、严格把关,体现的是干部是否具备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接待群众时,是冷硬横推、不耐烦应付,还是热情周到、耐心解答,体现的是干部是否坚守“为民服务” 的根本宗旨;在公务用餐时,是否杜绝浪费、在办公用品使用上是否厉行节约、在节假日期间是否严守纪律,这些“小事”背后,折射的是干部的纪律自觉和廉洁底线。可以说,每个细节都是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干部的作风本色。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摒弃“小节无害”的错误思想,坚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严起。组织部门要把“细节考察” 融入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将干部对待小事的态度、处理细节的能力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让“重细节、求实效”的干部有舞台、受认可。同时,干部自身要时刻绷紧作风之弦,把“严”和“实”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对待群众诉求,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处理工作任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打折扣、不搞变通;面对日常小事,始终知敬畏、存戒惧,不越雷池、不踩红线。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细节、以“久久为功” 的韧劲改进作风,才能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新华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