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法案大观详细内容
“花钱调工作”?假的!——骗子获刑三年并追缴违法所得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思文  日期:9/16/2025 字体: [大][中][小]

   “以为找熟人能帮女儿调工作,没想到钱花了十几万,事没办成,人还跑了……”

    近日,白河林区基层法院依法审结一起利用“工作调转”实施的诈骗案,被告人梁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0000元,其违法所得108520元被依法追缴,将返还被害人。

   “能办工作”是幌子,骗取“好处费”才是真

    2023年7月,王某为给女儿办理工作调转,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梁某。梁某明知自己没有任何能力和渠道对接工作调转事宜,却主动打了保票:“这事我能办,就是需要10万元好处费打点关系。”

    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王某通过微信转账、银行汇款、现金等多种方式,向梁某转款共计108520元。可钱到手后,梁某不仅没推进“工作调转”事宜,还将钱款全部挥霍。面对王某的反复催促,梁某始终以“再等等”“快成了”敷衍,直至后续无法联系,察觉被骗的王某选择报警。

    庭审中,梁某对自己的诈骗行为供认不讳。法院结合其犯罪情节、悔罪态度作出判决:被告人梁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其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且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对其从轻处罚,遂作出上述判决,梁某作最后陈述时坦言“误入歧途,以后不会再触犯法律。”

    避坑指南:认清“花钱办工作”骗局的3个典型套路

    本案中,王某因轻信“托人能办工作”的说法,最终蒙受经济损失。结合此案及同类案件,法官针对“工作调转、升学就业”类诈骗发出明确提醒:

    1.“画饼”诱惑:骗子精准抓住被害人急于求成、想走捷径的心理,用“我认识领导”“有内部渠道”等话术包装自己。

    2.“索费”借口:以“打点关系”“交押金”“办手续”为由索要钱财,且金额可能逐步增加(如本案中从100000元增至108520元)。

    3.“失联”收尾:拿到钱后要么拖延敷衍,要么直接失联,钱款大多被挥霍,被害人追讨无门。

    法官提醒:

    正规的工作调转、升学就业,都有明确的官方流程和标准,不存在花钱就能走捷径的情况。遇到问题时,多登录官方平台查询政策、多咨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若遇类似“花钱办事”的说法,务必保持清醒,一旦发现被骗,立即保存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第一时间报警,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作者单位: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政治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