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作风问题无小事,一言一行皆形象;小节之中见大观,一点一滴党性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背景下,深刻认知“小事小节”的政治内涵与现实分量,坚决克服“无伤大雅”的错误思想,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答好的现实考题。
小节是党群关系的“晴雨表”。群众评价一个干部,往往首先看其言行举止、作风小事。是热情服务还是推诿扯皮?是勤俭节约还是铺张浪费?是言行一致还是口是心非?这些看似具体的“小事”,实则是群众眼中党风政风的直观镜像,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一次吃请、一回收礼、一句承诺,都可能成为撕裂干群关系的裂痕,亦或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所以要强化“思想除尘”,树立正确“小节观”。要加强党性教育和道德修养,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的道理,从思想深处破除“小节无害”的迷思,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小节是党性原则的“试金石”。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格。能否在无人监督时恪守规矩,能否在人情往来中坚守底线,能否在生活细节上严格自律,恰恰最能检验一名党员干部的内在定力和纯粹程度。“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小节失守,大节难保。一定要扎紧“制度篱笆”,规范细微之处。要进一步完善细化相关制度规定,明确行为规范,划出红线底线,让党员干部在处理小事小节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强化日常监督执纪,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批评、纠正,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小节是纪律规矩的“度量衡”。党的纪律和规矩既包括成文的刚性约束,也涵盖未成文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严格遵守每一项制度规定,自觉践行每一个优良作风,本身就是对纪律规矩最真实的敬畏和最有效的维护。忽视小节,实质上是对纪律规矩的漠视和挑战,会逐渐消解制度的刚性,侵蚀组织的纯洁。这就要求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引领清风正气。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小事小节上同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形成“以上率下、层层示范”的良好氛围,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涵养清风正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当铭记“作风无小事,小节即大观”,常怀敬畏之心,慎初、慎微、慎独,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平凡中显担当,以过硬作风汇聚起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