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江宇豪:于基层修炼“三耐”之功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江宇豪  日期:9/24/2025 字体: [大][中][小]

    耐繁、耐烦和耐凡,三个词语发音一致,但意义却大不一样。这三重境界,既是古贤修身之道,又是今人成才之途。对于身处时代浪潮前端、扎根广袤基层的选调生而言,深刻领悟并躬身践行这“三耐”之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梯,更是肩负时代重任、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

    耐繁:于千头万绪中锤炼“破繁为简”的实践能力。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矛盾问题的“聚焦地”,更是事务最为繁杂的“第一线”。发展规划、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信访维稳、党建宣传......各项工作交织叠加,如同一张千头万绪的网。选调生初出茅庐,若缺乏耐繁之功,极易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疲于应付,难见成效。修炼耐繁之境,首在系统学习,把握全局。要深入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上级决策部署的精神内核,找准自身在全局工作中的定位和意义。唯有站高望远,方能于纷繁中辨明方向,不致迷失。其次在于深入调研,精准施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选调生必须沉下心、俯下身,走村入户,摸清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鲜活、有时甚至繁琐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将宏观要求与微观实际相结合,找到化解复杂问题的“金钥匙”。最后要归纳总结,优化方法。善于从处理繁杂事务中总结经验规律,学习运用现代化治理手段和工具,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将“繁”逐渐转化为“简”,练就“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过硬本领。

    耐烦:于重复平淡中涵养“初心如磐”的为民情怀。基层工作鲜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多是一些周而复始的日常,如政策宣讲、表格填写、矛盾调解、村民走访等。这些日复一日的重复,极易滋生倦怠感,消磨初心情。若缺乏耐烦之心,便会心态浮躁、作风虚浮,与群众产生距离。修炼“耐烦”之境,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一次耐心的接待、每一次细致的解答、每一次重复的走访,都是践行初心的具体体现,是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其次还在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要真正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期盼与焦虑。用真情消解隔阂,用耐心换取信任,才能在重复中体现温度,在平淡中彰显价值。最后还要沉淀心性,摒弃浮躁。要清醒的认识到基层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摒弃速成心态和精英意识,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把基层作为锤炼意志、涵养心态的大熔炉,培养“钉钉子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持之以恒的奉献中收获内心的充实与宁静。

    耐凡:于平凡岗位中坚守“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耐凡”是最高境界,它超越了能力的锻炼和心态的调整,直指价值取向与精神品格。基层岗位或许平凡,工作内容或许寻常,难以时刻沐浴在聚光灯下,若缺乏“耐凡”之境,便可能心生失落,追求短期显绩,甚至动摇信念。修炼“耐凡”之境,首在坚定信念,忠诚担当。要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深刻认识到平凡岗位同样关乎国之大者,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微小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甘心做一颗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螺丝钉。其次在于看淡名利,追求实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和经历历史沉淀后的真正评价。把事业的成就感建立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效上,而非个人的名利得失上。最后要守正创新,精益求精。“耐凡”绝非甘于平庸、墨守成规。相反,它是在坚守平凡岗位的基础上,持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提升新技能,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到极致,于平凡处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三者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选调生在基层成长成才的完整链条。唯有经历“三耐”淬炼,方能真正扎根泥土、茁壮成长,在广袤的基层天地间书写下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壮丽诗篇,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