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江宇豪:干部“时时上心” 群众才能“事事放心”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江宇豪  日期:10/22/2025 字体: [大][中][小]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这句古训穿越时空,至今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深刻揭示了为政之本与民心所向的内在联系。步入新时代,我们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干群关系如同舟水之依、鱼水之情。在这宏大的时代画卷中,“干部时时上心,群众才能事事放心”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应成为镌刻在每一位干部灵魂深处的行动自觉与价值圭臬。

    干部时时上心,首在“心至”,要常怀赤子之心,永葆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心系群众,是“上心”的动力源泉。倘若心中无民,则眼中无活,行动必然乏力。干部的“上心”,绝非一时兴起的作秀,亦非迫于压力的应付,而是源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视民如伤”的政治自觉。这意味着要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最高位置,感同身受他们的急难愁盼。从柴米油盐到教育医疗,从就业增收到人居环境,群众的小事就是干部的大事。只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当做第一选择,才能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事事放心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石。

   干部时时上心,重在“身入”,要锤炼实干之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过硬本领。“上心”不能止于内心的关切,更要外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和有效方法。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干不光有一腔热情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的“金刚钻”。这就要求干部必须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在实践这个大熔炉中摸爬滚打,练就一身真功夫。对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敢于接“烫手山芋”,善于钻“矛盾窝”,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不解决问题决不撒手。当干部能以专业的素养、务实的作风,将一件件困扰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有效解决,将一项项惠民利民的政策落实到实处,“事事放心”自然就有了可靠的能力支撑。

    干部时时上心,贵在“机制”,要恪守制度之规,筑牢长效保障的坚实堤坝。确保干部能够持续“时时上心”,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觉悟和修养,更需要健全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和激励。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真正让“围着群众转、带着群众干、解决群众盼”的干部得褒奖、受重用。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和长效引导,促使干部将“时时上心”内化为一种工作习惯和责任担当,确保为民服务不停留在口号上、止步于思想中,而是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从而让“群众事事放心”拥有稳定而持久的制度保障。

    干部与群众,永远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干部的时时上心,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群众的心田;群众的事事放心,则如坚实基座,支撑着事业的大厦。当每一位干部都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换取人民群众“事事放心得下”的幸福感,我们就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不断巩固血肉联系,汇聚起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共同谱写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壮丽篇章。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