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刘晨晨:风雨砺初心,答卷映民心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晨晨  日期:9/24/2025 字体: [大][中][小]

    风雨是时代的考题,民心是永恒的标尺。当汛情突袭、疫情来袭,当灾害与挑战接踵而至,“为民”二字便从抽象的理念,化作无数人逆行的身影、坚守的脚步。在“风雨大考”中书写“为民答卷”,考验的是危急时刻的担当,丈量的是始终不变的初心。

    这份“答卷”,以“逆行的身影”开篇,写满“向险而行”的担当。风雨骤起时,总有人向着最危险的地方出发:抗洪救灾的堤坝上,武警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防洪墙”,任凭雨水浸透衣衫、泥浆裹满裤腿,只为护住身后百姓的家园;疫情防控的一线,社区工作者化身“摆渡人”,凌晨三点的路灯下,他们背着药箱为独居老人送诊,顶着寒风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他们不是不怕风雨,只是深知,“人民至上”四个字,意味着要在危难时刻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这份“向险而行”的勇气,便是答卷上最厚重的一笔。

    这份“答卷”,以“细微的关怀”铺陈,写满“枝叶关情”的温暖。大考之中,民生无小事。在临时安置点,志愿者为受灾群众递上一碗热粥,帮孩子擦干脸上的泪水,用一句“别怕,有我们”抚平人心的不安;在山区的灾后重建现场,干部们蹲在田埂上,和村民一起规划灌溉水渠,手把手教大家补种经济作物,让“失去的收成”在土地上重新扎根。风雨带来的破坏,往往藏在柴米油盐的细节里;而为民的温度,也恰恰体现在这些细微的关怀中。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心头的大事”,用一个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回应百姓的期盼,这份“枝叶关情”的细腻,让答卷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这份“答卷”,以“长久的坚守”收尾,写满“久久为功”的承诺。风雨会过去,但为民的答卷没有终点。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原”,而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为老旧小区加装防洪排水设施,让居民不再担心“雨天看海”;完善基层应急物资储备点,让“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成为常态;建立“民情联络站”,让群众的诉求能第一时间被听见、被回应。真正的为民,从来不是“雨过天晴”便抽身离开,而是把“应急”变成“常态”,用长效的守护,为百姓撑起“遮风挡雨”的伞。这份“久久为功”的坚守,让答卷的意义超越了一次考验,成为守护民心的长久承诺。

    风雨终会平息,但“为民”的答卷永远在更新。从“向险而行”的担当,到“枝叶关情”的温暖,再到“久久为功”的坚守,每一笔都映照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当我们在每一次“风雨大考”中,都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最高处,这份答卷便会被民心填满,成为时代最动人的篇章。(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卫生健康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