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默子敖:教育回归本真,童年重拾欢歌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默子敖  日期:10/15/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随着"双减"政策深入推进,2025年10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学科类校外培训比例已降至5%以下,较政策实施前下降超30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标志着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转变,从盲目追求"超前学习"逐步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政策的调整为这场变革提供了制度保障。2025年秋季学期起,多地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严格规范学校教学时间和作业总量。其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要求: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确保学生充足睡眠。这些政策并非简单的作息调整,而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与回归。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新模式。北京部分中小学试点"阳光成长计划",将每天第一节正式课程前的时段设为自主阅读与体育活动时间;上海多所小学推出"无作业周末"制度,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这些探索都在努力寻找知识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平衡点。

    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过去盛行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在被"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新理念所取代。2025年10月发布的全国家长教育素养调查报告显示,76.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学业成绩更重要",这一比例较五年前提升了25个百分点。观念的转变带来行为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和兴趣爱好。

    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也为这场变革提供了支撑。多地学校在期末评价中引入"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的进步与闪光点,而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这种多元评价方式让教育更加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更加重视全面发展而非单一分数。

    在这场教育变革中,孩子们的笑容更加灿烂。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多了,图书馆里自主阅读的孩子多了,家庭中亲子交流的时间多了。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却是教育回归本真的重要标志。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培养"考试机器",而在于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健康中成长。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让教育真正成为点亮孩子心灵、启迪智慧的事业。这需要政策持续发力,需要学校勇于创新,更需要家长转变观念。当教育不再焦虑,童年才能重拾欢歌;当学习不再功利,成长才能更加丰盈。让我们携手同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