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更是价值所在。新时代征程上,群众的期盼清单就是干部的履职清单,唯有将“担当”二字刻进骨子里、落在行动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抓实干,才能把党的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让担当作为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坚实纽带。
担当作为始于思想扎根,要以信念之光照亮为民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这种责任意识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正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所言:“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无数干部用行动证明,唯有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根基,才能在面对矛盾时迎难而上,在服务群众时倾注真情,让担当有方向、有力量。
担当作为显于实干笃行,要以钉钉子精神破解民生难题。“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群众的急难愁盼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老旧小区的电梯加装、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就业岗位的精准对接等具体事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现实中,那些被群众铭记的干部,无不带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或是扎根基层化解信访积案,或是奔波一线解决供暖问题,用实打实的业绩回应群众期待,这正是担当最生动的展现。
担当作为强于机制护航,要以鲜明导向激励善作善为。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既需内生动力,更需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近年来,从确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导向,到容错纠错机制为敢闯敢试者撑腰,一套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正在形成。这既划清了乱作为的红线,更打开了善作为的空间,让干部们放下“多干多错”的顾虑,鼓起干劲,在为民谋福祉的赛道上轻装上阵、奋勇争先。
大时代呼唤大担当,大担当成就大事业。当每一位干部都能以信念为舵、以实干为帆,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就一定能汇聚起为民造福的磅礴力量,让群众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新华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