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回娜:干部作风“改到位”群众获得感“升上来”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回娜  日期:9/22/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期,各地持续深化干部作风整改整治,从“文山会海” 的精简到“指尖减负”的推进,从“推诿扯皮”的问责到“主动服务”的倡导,一系列务实举措不仅让群众看到了干部队伍的新变化,更彰显出作风建设对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作用。干部作风绝非小事,而是关系政策落地、民生改善、发展大局的“关键变量”,唯有推动整改整治走深走实,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风整改是“破梗阻”的“利器”,让政策落地不“打折”。政策好不好,关键看落实;落实到不到位,全靠作风来托底。现实中,部分干部存在的“躺平”、“甩锅”心态、“重痕迹轻实效”的形式主义,往往让好政策卡在最后一步。有的地方推进乡村振兴,方案写得“天花乱坠”,却因干部不愿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导致项目与群众需求脱节;有的部门落实惠企政策,流程繁琐、审批迟缓,让企业错失发展机遇。而作风整改整治通过明察暗访、群众监督、问责问效,倒逼干部摒弃“虚功”、真抓实干,简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腿,下沉基层调研让决策“接地气”,主动靠前服务让企业减负担。唯有打破作风“梗阻”,才能让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真正惠及于民、助益发展。

    作风整改是“连民心”的“纽带”,让干群关系不“降温”。“干部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干部就有多亲。”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与信任感。过去,个别干部面对群众诉求“冷硬推脱”,处理民生问题“敷衍塞责”,严重疏远了干群距离。而作风整改整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干部转变角色——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从“等群众找上门”变为“送服务到门口”。这些细微处的改变,正是作风整改的生动体现。当干部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信任,才能筑牢党群干群“鱼水情”,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作风整改是“树新风”的“基石”,让干事环境不“染尘”。风清则气正,气正则业兴。良好的干部作风是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干事氛围的重要基础。如果任由“庸懒散奢” 之风蔓延,不仅会让实干者寒心,更会阻碍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作风整改整治通过划定“红线”、严明纪律,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无处遁形,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有奔头。同时,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实干案例,引导干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愿干事、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深化作风整改,推动干部把“改作风”融入日常、化为经常,才能锻造出一支有担当、能干事的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新华路街道)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