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梁婧怡:共筑清朗空间、让网络家园满溢正气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梁婧怡  日期:10/17/2025 字体: [大][中][小]

    从社交互动到信息获取,从在线办公到文化消费,网络已成为亿万民众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然而,虚假信息的暗流、恶意营销的炒作、AI滥用的隐患,如同“精神雾霾”侵蚀着这片家园的纯净。守护网络清朗,既是回应民众期盼的民生工程,更是凝聚社会共识的基础工程。

    清朗网络的构建,始于精准治理的“靶向发力”。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直击病灶,将AI技术滥用、涉企网络“黑嘴”、短视频恶意营销等八大乱象纳入重点整治清单。从对AI生成虚假信息的标识规范,到对挑动群体对立行为的严厉查处;从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到整治网络直播打赏陷阱,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回应着群众的痛点诉求。正如对散播地域对立的主播予以处罚、对编造谣言的网民实施行政拘留等典型案例所彰显的,网络绝非“法外之地”,任何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这种“零容忍”的治理态度,为网络生态划定了清晰的行为边界。

    清朗网络的维系,关键在平台责任的“刚性落实”。作为信息传播的核心枢纽,平台不能只做流量的“守门人”,更要当文明的“守护者”。现实中,部分平台因算法导向偏差,任由争议话题置顶、低俗内容蔓延,成为负面情绪扩散的“温床”。真正的责任担当,应是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以破除“信息茧房”,强化技术筛查以拦截不良内容,畅通举报渠道以快速处置违规信息。唯有平台主动跳出“流量至上”的误区,把好内容审核的“第一道关口”,才能从源头压缩乱象生存空间。

    清朗网络的实现,落脚于全民参与的“合力共治”。网络空间的每一个参与者,既是清朗环境的受益者,更应是建设者。面对“电费涨价”之类的谣言,多一份“先核实再转发”的审慎;看到AI合成的虚假信息,主动标注提醒他人;遇到低俗暴力内容,果断点击举报按钮——这些指尖上的小事,正是驱散网络阴霾的微光。正如“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所传递的信号,网络空间需要的不是对立谩骂的“情绪战场”,而是理性包容的“交流平台”。

    网络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清朗生态培育需久久为功。当监管的力度持续彰显、平台的责任切实履行、网民的素养不断提升,三方力量同频共振,必能涤荡网络尘埃,让正能量充盈空间。那时,网络家园必将更安全、更有序、更温暖,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向上力量。(作者单位:安山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