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梅山司法所:夜查筑防线 科技补短板 多举措筑牢社区矫正监管屏障​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黄菁菁  日期:10/17/2025 字体: [大][中][小]

    为破解社区矫正 “白天监管易、夜间监管难” 的困局,切实堵塞 “人机分离”“不假外出” 等监管漏洞,近期梅山司法所创新监管模式,从“夜间突击查访 + 科技精准管控 + 温情教育帮扶” 三维发力,构建起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体系,为辖区平安稳定筑牢法治根基。​

    一、精准施策,夜间查访直击监管盲区​

    针对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存在 “非工作时间监管松懈” 的认知偏差,梅山司法所精心组织夜间突击查访行动,实现监管 “不打烊”。行动前,工作人员依托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综合日常表现、风险评估结果及定位轨迹等动态信息,精准筛选重点核查对象,科学规划查访路线,确保监管 “靶向发力”。查访过程中,采取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当即联系、直奔现场” 的突击模式,直抵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场所,彻底杜绝 “提前准备、应付检查” 等情况。​

    在实地核查中,重点开展三项核验:一是核对身份信息与定位手机使用状态,逐一检查定位设备运行情况,坚决杜绝 “人机分离” 问题,确保定位监管 “不打折扣”;二是与社区矫正对象及家属 “面对面” 交流,详细询问近期工作、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重申请销假、汇报等纪律要求,用真实案例讲解违规后果,强化守法意识;三是排查夜间活动风险,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参与赌博、饮酒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截至目前,共开展夜间查访 3 轮次,核查社区矫正对象 42 名,未发现脱管漏管迹象。​

    二、科技赋能,线上线下实现无缝衔接​

    为破解传统监管中 “过度依赖人工核查、覆盖不全面” 的难题,梅山司法所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动监管从 “常规化” 向 “精准化” 转变。针对未实地查访的社区矫正对象,工作人员通过社区矫正 “情指行” 一体化平台,实时查看行动轨迹,随机发起视频连线核查,实现 “线上 + 线下” 监管无缝衔接。​

    同时,优化人脸识别签到规则,在保留每日固定时段签到基础上,增加随机抽查频次,有效破解 “凌晨打卡后私自外出” 等规避监管的问题。借助数据比对分析,对定位轨迹异常、签到时间反常等情况自动预警,形成 “数据筛查 — 线索核实 — 问题处置” 的闭环管理。

    三、堵疏结合,构建协同监管格局​

    在强化监管力度的同时,梅山司法所坚持 “严管” 与 “厚爱” 并重,切实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实际困难,从源头减少违规诱因。针对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经营需求,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简化外出申请、审批流程,设置特事特办通道,为合法外出经营提供明确指引。​

    查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主动了解社区矫正对象就业、生活中的困难,联动人社、民政等部门提供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帮扶服务,已协助 8 名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同时,积极争取家属支持,详细解读社区矫正政策,明确家属协助监管责任,构建 “社区矫正中心 + 家庭” 协同监管格局​。

    下一步,梅山司法所将持续创新监管方式,建立 “夜间查访常态化、信息化核查精准化、教育帮扶个性化” 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等部门联动协作,拧紧脱管漏管 “安全阀”,为建设平安法治辖区提供坚实保障。(作者单位:梅山司法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