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董启明:社区食堂里的民生温度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董启明  日期:10/21/2025 字体: [大][中][小]

    社交平台上,年轻人打卡社区食堂的分享频频刷屏。“实惠卫生”“菜品丰富”的评价背后,这个最初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而建的民生设施,正悄然成为连接民心的纽带,见证着民生改善的生动实践。

    社区食堂的走红颇具深意。从专为老年群体提供助餐服务,到吸引年轻人“蹭饭”形成良性循环,这份意外之喜源于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食材新鲜、价格亲民、口味多样,食堂用最朴素的标准打动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更难得的是,它构建了新的邻里交流空间,老人们在此闲话家常,年轻人分享职场趣事,食物的香气中飘着烟火气与人情味。

    这小小的食堂,是“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缩影。如今在城市乡村,便利店、生鲜市场、药店、健身房等便民设施不断增多,从带娃溜娃到休闲锻炼,从日常购物到问诊买药,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满足。这些民生工程看似微小,却精准对接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蓝图落地生根。

    民生改善的底气来自真金白银的投入。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2%,教育支出增长5.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3%。从改造老旧小区到新增健身场地,从发放就业补贴到扩大社保覆盖,每一项举措都温暖人心,每一笔投入都指向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这正是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初心所在。

    社区食堂的持续运营,更彰显了民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模式,让惠民服务既有政策支撑又具市场活力。这种良性循环,正是民生工程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碗热饭暖人心,一件实事连民心。社区食堂的烟火气,是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从这里出发,更多惠民举措正在铺展,它们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璀璨星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