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刘剧: 党员干部应“稳扎稳打”服务于民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剧  日期:10/21/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来,“稳扎稳打”这一精神蕴含着持之以恒、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是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向前的重要指引。党员干部当让“稳扎稳打”扎根干事创业,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干出实绩、成就伟业。

    曾几何时,在一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少数干部错误地认为“短平快”才是干事的“最优解”,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把踏实苦干抛在脑后。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资源,更损害了群众利益,让发展走了弯路。“稳扎稳打”看似朴素,实则力量巨大。它提醒我们,干事创业如同钉钉子,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要瞄准目标、一以贯之。

    要让“稳扎稳打”扎根,需在“准”字上下功夫。首先要找准位置,否则再用力也钉不到点上。干事创业亦是如此,要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摸透实际情况、聚焦群众需求。就像基层治理,只有精准识别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把资源用在刀刃上,把服务送到心坎里。从乡村振兴的产业谋划,到城市建设的民生项目推进,每一项工作都要做足调研、找准方向,确保每一分力气都用在关键处,有明确的靶向。

    在“韧”字上见真章也至关重要。服务于民,遇到困难是常态,若缺乏韧劲,很容易半途而废。科研领域的攻关,可能要经历无数次失败;改革发展的推进,难免会碰到各种阻力。但正是靠着“稳扎稳打”般的韧劲,无数科研工作者攻克了技术难关,无数改革者冲破了重重障碍。党员干部要把这种韧劲融入血脉,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把事业推向前进。

    服务于民,干事创业,来不得半点虚的,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多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去,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摒弃“形象工程”的思维,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扎实、做到位,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 “稳扎稳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方法和精神追求。让我们以精准定位、坚韧不拔、求真务实,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用实干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