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夏斌:指尖的防线:炉霍人社局中毒事件敲响政务安全警钟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夏斌  日期:10/31/2025 字体: [大][中][小]

    10月30日,四川省炉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当地县级机关各部门、各乡镇、企事业单位发去紧急通知,提醒警惕冒充社保机构发布虚假“社保新规”链接。四川省炉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因集中办公环境下的网络交叉使用,导致办公电脑感染病毒,导致钉钉工作账号被不法分子通过远程手段非法控制。(10月30日 澎湃新闻)

    “切勿点击‘社保新规’不明链接!” 四川炉霍县人社局紧急通知的背后,是办公电脑遭病毒入侵、钉钉账号被非法控制的惊魂时刻。这起发生在基层政务机关的网络安全事件,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当前数字政务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安全短板,更向所有公职人员敲响了 “指尖安全” 的警钟。​

    基层政务机关的网络安全漏洞,从来都不是 “小麻烦”。炉霍县人社局的遭遇并非个例:贵州某政务服务系统因未采取基本防护措施遭攻击,导致群众财产损失400余万元;河南某学校系统因高危漏洞未修补,造成大量师生信息泄露。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残酷现实:政务网络一旦失守,不仅可能导致公职人员账号被盗、办公系统瘫痪,更会直接威胁群众财产安全与信息隐私,甚至损害政府公信力。炉霍事件中,不法分子精准冒用 “社保新规”名义行骗,正是抓住了基层群众对政务信息的信任心理,其潜在危害远超单一机关的设备故障。​

    “重功能轻安全”的认知偏差是基层政务安全的最大隐患。炉霍县人社局明确提到“集中办公环境下的网络交叉使用”这一致病根源,这与公安部网安局专家指出的“政务系统运营单位忽视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问题高度契合。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部分基层单位急于搭建线上办公体系,却对网络防护投入不足:有的沿用弱口令密码且长期不更换,有的任由办公网与互联网随意连通,有的甚至未按规定开展等级保护测评。更值得警惕的是,像国家安全部公布的案例中那样,少数工作人员因轻信 “官方通知” 贸然点击链接,最终成为网络攻击的 “突破口”,这种安全意识的缺失,让技术防护措施形同虚设。​

    筑牢政务网络防线,既需“技防”硬支撑,更需“人防”软实力。从技术层面看,炉霍县人社局发布的应急处置指南具有范本意义:断网、改密、查杀、上报的四步流程,为类似事件处置提供了标准操作框架。但长效防护更需体系化建设:一方面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政务系统开展常态化漏洞扫描与风险评估,像江苏吴江某短信平台因未等保备案遭处罚的案例,当成为所有单位的镜鉴;另一方面要构建供应链安全体系,明确系统承建方、运维方的安全责任,避免出现 “建管脱节” 的安全真空。​

    意识升级远比技术升级更紧迫。贵州政务系统被攻击案中,运营者、承建方、运维方均因未履行安全义务被追责,这警示我们:网络安全责任必须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基层单位应定期开展 “反钓鱼”实战演练,用炉霍事件等真实案例强化警示效果;要建立 “可疑信息上报机制”,鼓励工作人员对不明链接、可疑邮件 “零容忍”;更要将网络安全纳入绩效考核,让“不点不明链接”成为与“不泄露涉密文件”同等重要的职业纪律。

    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是“安全可控”。炉霍县人社局在事件发生后及时报案、全面排查、公开提醒的做法,展现了负责任的处置态度,但这终究是 “事后补救”。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需要把网络安全嵌入政务建设各环节:在系统搭建时同步规划防护方案,在人员培训时强化安全意识,在日常运维中落实监测机制。唯有如此,才能让“不明链接”无机可乘,让政务网络真正成为为民服务的安全通道。​

    指尖轻点之间,连接的是政务服务的温度与安全的底线。炉霍县的警示犹如一剂清醒剂,提醒所有公职人员:网络安全没有 “旁观者”,每个人都是防线的构建者。当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当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数字政务才能在安全的轨道上稳步前行,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初心。(刘台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