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王美:以细心践初心做群众信赖的党员干部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美  日期:11/9/2025 字体: [大][中][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心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提升工作质效的关键能力。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政策落实的最末端、风险防范的关键点,党员干部的“细心”往往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的实际成效。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唯有以“绣花”功夫打磨工作细节,方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赢得群众的真心信赖。

    细心是为民服务的“暖心剂”,关乎群众切身福祉。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都是群众心中的“大事”。党员干部能否细心体察群众需求、耐心解决群众难题,直接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在社区服务中,细心的党员干部会留意到独居老人家中老化的电线、行动不便居民的出行障碍,主动协调资源进行改造;在政务服务窗口,他们会耐心讲解政策条款,细心核对材料信息,避免群众因流程不清、材料不全多跑冤枉路。“百姓的事,再小也要用心办”,正是这份对群众需求的细心关注,让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反观部分干部,面对群众诉求时粗枝大叶、敷衍了事,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会凉了群众的心。唯有以细心回应群众期盼,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筑牢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细心是政策落实的“保障网”,决定工作实际成效。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党员干部是否足够细心。一项好的政策,若在落实中出现“偏差”“漏项”,不仅无法发挥应有效用,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群众不满。在政策宣传环节,细心的党员干部会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将“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针对老年人、青年人、企业主等不同对象,细化宣传方式与内容,确保政策精神家喻户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他们会密切关注实施动态,及时发现执行中的堵点难点,比如帮扶政策是否精准覆盖困难群众、惠民措施是否真正落地见效,通过细致调研调整优化方案;在政策效果评估时,他们会细致梳理数据、倾听群众反馈,不遗漏任何一个影响政策成效的细节。正如基层工作者常说的“政策落实不能差一分、漏一项”,唯有以细心把控政策执行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让政策红利精准惠及群众,真正实现“政策落地、群众受益”的目标。

    细心是风险防范的“预警器”,守护发展稳定大局。当前,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党员干部能否从细微之处发现隐患、防范风险,直接关系到发展大局与群众安全。在安全生产领域,细心的党员干部会仔细检查企业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从一颗松动的螺丝、一处过期的消防器材中发现潜在风险;在基层治理工作中,他们会留意邻里矛盾的细微苗头、群众反映的特殊诉求,及时介入调解,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纠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重大风险的发生,往往源于对细节的忽视。党员干部唯有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细心排查风险、以用心化解隐患,才能为群众筑起安全防线,为发展营造稳定环境。

    细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工作中不断锤炼而成的。党员干部要涵养细心品质,既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对群众的真情激发关注细节的自觉;也要培养“事事求精准”的习惯,在政策学习、工作落实中不马虎、不敷衍,通过反复打磨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更要保持“时时勤反思”的态度,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唯有以细心践初心、以实干担使命,党员干部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交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