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四叶草"在上海如期绽放,1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100余家境外企业齐聚一堂,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最终以834.9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这场连续举办八年的国际盛会,早已超越单纯的商品交易范畴,成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的"展示窗"、全球共享发展机遇的"连接器",更以实打实的成果印证着"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的深刻内涵。
进博会的持续升温,源于中国市场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与增长活力。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庞大消费群体、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以及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构成了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磁场"。从最初对海外商品的好奇尝试,到如今对高品质、个性化、智能化产品的精准追求,中国消费升级的浪潮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与增长赛道。美国精油品牌多特瑞从9平方米的"小展台"起步,八年间订单额从3.8亿元跃升至10亿元;德国卡赫集团借助进博会深入了解中国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在华投资布局,这些企业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市场潜力持续释放的生动注脚。本届进博会启动的"出口中国"系列活动,从"我要进口"转变为"向我出口",更让全球企业获得了对接中国需求的更大主动性,彰显出中国市场的开放活力与包容姿态。
进博会的独特价值,在于搭建了连接全球资源与中国需求的"高效桥梁",让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企业都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而言,这里是深耕中国市场的"战略支点",西门子、汉高等行业龙头借助进博会将前沿技术与解决方案快速落地,与中国新质生产力浪潮同频共振;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充分体现了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来说,这里是撬动全球市场的"命运之门",卢旺达的哈瓦那辣椒从首届进博会的5公斤样品,成长为年出口300吨的"网红产品";马拉维陶艺公司总经理在参展后直言,希望通过进博会建立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产品推向中国市场。本届进博会为最不发达国家设立专属专区,163家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5%,非洲产品专区扩容后企业数量增长80%,这些举措让弱势经济体也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生动诠释了"与天下同利"的开放理念。
进博会的深远意义,更在于彰显中国坚持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的"东方暖流"。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连续八年举办进博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理念。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1%,泰国、尼日利亚等6国担任主宾国,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折射出中国市场的全球吸引力。进博会促进的不仅是货物贸易,更带动了服务、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全方位交流,推动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倒逼国内监管与制度环境优化。宁波舟山港的"近零碳码头"转型经验通过进博会走向全球,中外人工智能企业借助展会寻求合作契机,这些都印证了中国市场既是"超级卖场",更是全球创新的"试验场"与"应用场"。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进博会激活的中国市场潜力正朝着更高质量、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随着"十五五"规划推进,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将进一步释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多新机遇。从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前沿赛道,到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消费新场景,中国市场的多元需求正在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进博会期间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为各方探讨协同发展模式提供了平台,买卖双方高效对接缩短了供需缺口,让生产更精准、资源更节约。已有近百家外资企业提前锁定第九届进博会展位,这一细节充分说明全球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八年耕耘,进博会早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在这里,每一份订单都承载着企业梦想,每一次合作都凝聚着共赢力量,每一个故事都见证着开放价值。面向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市场的潜力将持续释放,进博会也将继续书写跨越山海的合作传奇。正如参展商所言,参与进博会就是拥抱确定性的发展机遇。在这条开放共赢的道路上,中国将与世界各国携手,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共享发展的机制做实,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作者单位:刘台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