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广西财经学院计划在明秀、相思湖两个校区开设“打呼噜宿舍”,每个校区各设两间,共计四间。13日上午,记者致电该校,工作人员确认此事属实,相关通知已于近日下发。(11月13日极目新闻)
眼下,在各地各高校里,学生往往多人同住一间宿舍,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人。试想,如果同一宿舍中有一两个同学有打呼噜的习惯,那其他同学势必会“遭罪”,轻则让人一时半会睡不着觉,重则让人辗转反侧,赤夜难眠。久而久之,势必会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睡眠质量,甚至会导致一些同学出现精神恍惚、萎靡不振等不良症状,这无疑不利于这些同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据了解,因为呼噜声的干扰和影响,有的学生不得不选择“硬扛”,有的学生不得不选择向学校提出更换宿舍,有的学生甚至干脆选择到校外租房居住。但笔者以为,学生的这些无奈“选择”,显然不是解决“睡好觉”问题的最佳办法。
难道就没有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广西财经学院拟在明秀、相思湖两个校区开设“打呼噜宿舍”之举,不就是一个解决学生“睡好觉”的最佳办法吗?
一方面,高校开设“打呼噜宿舍”,那些平时睡觉有打呼噜习惯的学生,就可报名申请入住“打呼噜宿舍”,这样既不会再影响其他同学的睡眠,又可满足打呼噜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另一方面,高校开设“打呼噜宿舍”,对于那些平时受尽呼噜声“折磨”的同学而言,居住条件明显得到了改善,不仅提高了睡眠质量,而且也提升了满意度。
同时,高校开设“打呼噜宿舍”,既优化了宿舍资源配置,提升了宿舍管理的灵活性,又推动了宿舍管理从“标准化”向“精细化”转型,为后续探索更多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丰富了宿舍文化内涵。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高校开设“打呼噜宿舍”,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学生诉求的响应机制和动态调整能力,而且也彰显了学校“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由此可见,高校开设“打呼噜宿舍”,很有必要,值得叫好。希望有更多的高校能够学习、借鉴和推广广西财经学院开设“打呼噜宿舍”的好做法,不妨多些“学生视角”,多些“以生为本”,为更多的特定学生开设好“打呼噜宿舍”,从而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入睡快、睡好觉”。(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