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董舒徐:以百姓心为心,先天下忧而忧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董舒徐  日期:3/23/2023 字体: [大][中][小]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指为政者要多从百姓角度感受困难、考虑问题,体察民心、倾听民声、顺应民意。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只有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意识,用心用情用力在做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百姓心为心,就是基层工作必作于实。工作做实了,才能真正解决百姓困难。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常言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青年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着力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不是取决于说了什么,而是脚踏实地干了什么,让老百姓得到了什么,以真心换取支持,厚植为民情怀,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用真情赢得信任。

    以百姓心为心,就是基层工作必作于细。工作做细了,多为群众考虑了,群众才会更理解和支持基层的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一大法宝。“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各级干部如果常居“庙堂”之高,就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一线,容易滋生官僚主义、衙门作风,更遑论“以百姓心为心”了。因此,青年干部要扑下身子,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聆听人民群众的诉求,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要“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多听百姓心声,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提高为人民群众分忧解愁的服务水平。

    以百姓心为心,就是基层工作必作于勤。“脚下一层泥,群众心满意”。基层干部只有多到基层走走,主动发现和解决群众困难,才能避免矛盾发酵,拉近干群距离,形成良性互动。要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要看是怎么说,更要看是怎么做。面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老百姓遇到的种种民生问题,容不得我们喘气歇脚、有丝毫懈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干部只有驱散心中的迷惘,坚定自己的信念,平和自己的心态,以百姓之心为心,真诚待人、扎实做事,才能更好的为民服务,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结合百姓的困难问题谋划和推动工作,使提出的措施、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要站在人民立场思考问题,多听民意、善察民情、会解民忧,敢于动真碰硬、拿出真招实招,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泊头市委政法委)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