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董舒徐:擘画“千万工程”,守好“金山银山”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董舒徐  日期:6/30/2023 字体: [大][中][小]

    6月25日,《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浙江‘千万工程’带来乡村巨变”。“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如今的“千万工程”是全国乡村治理引领示范,人之向往的“富春山居图”,为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样本”和“模版”,让万千农民群众的幸福浮现在绿水青山之间。

    “千万工程”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万工程”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形成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又指导推动“千万工程”结出丰硕成果,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千万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延续和发展,落实好“千万工程”,就是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切实承担“千万工程”领导责任,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党员户为绿美城区生态建设“最小网格”,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变“一处绿”为“一片美”,切实彰显绿美村庄底色。同时,可以在村内绿化区域划定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责任岗,带动提升村民文明意识、环保意识、绿美意识,推动“党建红”与“乡村绿”深度融合。

    切实促进“千万工程”推广实践,必须把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让“好生态”成为乡村发展的“金名片”,让绿色成为创造民生发展活力的最动人的色彩。

    切实丰富“千万工程”文化内涵,必须把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作为工作目标。要拓展建设领域,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地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纳入线上的统一管理,并建立文化圈服务指数监测体系,提供一体化、模块化服务,为居民打造丰富多彩的“一站式文化链接”。打造产业富美、环境秀美、文化尚美、村庄和美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更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光芒。

    “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千万工程”正是一项持续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的为民之策。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守好“绿水青山”,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居的生动局面。(作者单位:河北省泊头市政法委)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