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周亚媛:用好选调生下基层的“三个工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周亚媛  日期:2023/6/14 字体: [大][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村基层是青年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最好课堂,也是我们党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选调生们如何更好的扎根基层、挥洒青春、服务群众,在基层待得下、留得住、干得来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摆正心态, 用好“橡皮擦”。选调生如果一味停留在过去的“光荣簿”、“成绩单”上,以为考入国家序列就拿到了“通行证”,打开了“保险箱”,进入了“绿色通道”,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选调生,我们应主动擦掉学生时代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自觉实现从“研究生”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应主动擦掉“天之骄子”的傲气和满身的“书生气”,自觉地放下“面子”,接上“地气”,主动俯下身子,多沾“泥土味”,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需求,厚植为民情怀;应主动擦掉“好高骛远”的不屑一顾和“凡事得过且过”的浮躁心态,撸起袖子,苦心实干,不断历练不怕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底气”,擦出新时代工作的新局面。

    实干苦干,甘做“圆珠笔”。农村工作繁重复杂、千头万绪,一系列急难险重的一线工作憋在心头、压在肩头。这就要求选调生应增强政治意识,把基层的实干苦干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和生动实践,甘于做默默奉献的“圆珠笔”,以百姓之心为心,把人民之事当事,用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的行动“一笔一划”地书写好自己“选调笔记”。时刻以“钉钉子”的扎根精神,踏实肯干,高标准严要求解决工作难题;以“时不我待”的拼搏精神,紧抓机遇,高效率按时间完成各项任务;以“夙夜在公”的奉献精神,深入群众,察民情访民意处理百姓困难,写出经得起检验的字迹。

    终身学习,心怀“测量尺”。刚入职的选调生会因事务性工作处于“被安排”、“没时间”的状态,总会把“学工矛盾”挂在嘴上,而导致无法学习、停止前进。因此,广大选调生要巧用时间,集中化专项学习、碎片化弹性学习,做到时时学习、事事学习。不断用测量尺量一量理想信念,对照初心,对标先进,向党章学,向理论学,过好“信仰理念关”;量一量外界环境,转变角色,放低姿态,深入群众,过好“角色转变关”;量一量业务能力,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在干中学、学中干,过好“业务能力关”。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大兴学习之风,用大学习增长大智慧,用大学习推动大发展,用大学习开创大事业,量出新时代的美丽画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