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家站好,一、二、三!”照相师果断按下快门。相片里,88岁的原告老人张老太太被儿女簇拥着,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感谢法院,感谢法官。你们为几个孩子不赡养我的事费心了,我同意你们提出的调解意见,我诉儿女们的案子,我撤诉”原告张老太太满怀感激的说道。
2023年10月16日因原告赡养问题引发的案件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办案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得以调解解决,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司法宗旨,也弘扬了孝老敬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赞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原告张老太太与被告张甲、张乙、张丙(女儿)系母子关系。本来原告张老太太的丈夫去世后是被告张甲、张乙、张丙三家每月每人10天的轮流赡养。但2019年原告张老太太因为老伴治病期间医药费和赡养问题与被告张甲、张乙、张丙发生矛盾。经村委会调解原告张老太太2020年5月入住邻县敬老院。但被告张甲、张乙、张丙三人对向敬老院缴纳养老费用问题互相推诿。无奈2023年3月邻县敬老院只得将原告张老太太送回家中。因无处居住,只得暂时寄居在被告张乙几间破败的房屋内。2023年9月原告张老太太以被告张甲、张乙、张丙三子女不赡养问题将被告张甲、张乙、张丙诉至孟村法院,请求孟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张甲、张乙、张丙履行赡养义务。
案件分配到办案法官魏岩手中后,何以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经办案法官魏岩了解后,决定进行调解。为了便于统一调解,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办案法官魏岩决定到原告张老太太的居住地调解和开庭。
2023年10月16日,办案法官魏岩带着书记员走进了原告张老太太寄居的被告张乙的房屋内。经过事先的入村走访,办案法官魏岩了解到,老人膝下有三儿女,均已成家立业。但被告张甲对原告张老太太疏于照料,也未曾给过赡养费。2016年,被告张甲以出国务工为由向原告张老太太借款1.6万元,至今未还,这成了激发矛盾的火苗。
“这些年都是我们几个轮流照顾妈,不出力就算了,钱也不给。”因为赡养问题,被告张乙、张丙对被告张甲颇有微词。
左一言、右一语,心里本就有芥蒂的原告张老太太终于忍不住了,控诉被告张甲“不义不孝”,之前也还到被告张甲打工的工作单位闹。这一闹,让被告张甲没了颜面,不仅不肯还钱、支付赡养费,还抱恨在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矛盾看似琐碎,但牵连着全家的和谐幸福,是不容小觑的民生大事。”办案法官魏岩意识到此案不能“一判了事”,更要事了人和。
多年积怨已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够化解,办案法官魏岩启动联调机制,积极引入当地妇联、村委会等解纷力量,共商调解方案,决定灵活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调解法,逐个耐心劝导、打开心结。办案法官魏岩联系被告张甲单位妇联调解员上门走访被告张甲及妻子,从道德和法律层面不断循循善诱,使被告张甲及妻子深刻认识到拒绝赡养的错误。同时,上门走访了原告张老太太的其他子女,逐一谈话做好思想工作。通过释法明理,在帮原告张老太太重塑生活信心的同时,使其认识到对儿子被告张甲的身心健康和家庭事业造成的影响。
登门“拜访”,唤醒原告张老太太及被告张甲、张乙、张丙三子女内心深处的真情,当事人的态度终于有所缓和。针锋相对的态度有了松动,看到了裂缝‘缝合’的可能。”
原告张老太太及被告张甲、张乙、张丙聚在一起。但被告张甲、张乙、张丙很快便因想法各异和陈年琐事发生争吵、乱作一团,独剩原告张老太太在一旁悄然抹泪。
“大家别吵了!你们看看老人!”办案法官魏岩制止道,“
屋里安静了,被告张甲、张乙、张丙看着抹泪的原告张老太太,收起了方才的锋芒。
围绕赡养原告张老太太,办案法官魏岩从“情、理、法”的角度耐心说服教育,劝导被告张甲、张乙、张丙百善孝为先,亲情血缘关系是割舍不断,劝解被告张甲、张乙、张丙兄弟姐妹之间相互谅解,共同照顾好老人的晚年。被告张甲、张乙、张丙几人听罢,低下了头。
“我是大哥,我带头,以后每个月给400元赡养费!”在被告张甲带领下,其他人纷纷附和,相继在调解书上签名确认。
“毕竟都是一家人,也不想闹到法庭上去。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纠纷化解了!”签署协议后,被告张甲、张乙、张丙兄弟姐妹几人由衷地感谢办案法官魏岩。
一起赡养纠纷、多年的“心结”就此化解。办案法官魏岩欣慰不已,提议拍张全家福。
“魏法官,我要感谢你,这张全家福我等了好几年!被告张甲借款1.6万元我放弃” 原告张老太太热泪盈眶,紧紧握住儿女的双手。
接下来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笔者感言:
孝老敬亲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传统美德,古代先贤早有“父母在,不远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体悟,更是流传下了《二十四孝》《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故事。身处这个时代,应当传递好先人的接力棒,给予老人多一些关爱、多一些陪伴,积极回应老人的精神诉求,给老人最需要的帮助。办案法官要以“和”为轴心,以孝道亲情的责任担当、宽容理解为两翼,以维系亲情、宽容理解为意境,加上“理解、宽容、忍让、沟通”、“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家事纠纷矛盾解决观念为举措,真正起到家事纠纷解决的“案结事了人和”的功效。(作者单位:孟村县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