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叶金福:“把4分还给学生”是对标准答案思维的一种纠偏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叶金福  日期:7/8/2024 字体: [大][中][小]

    近日,一位山东妈妈在网上分享了自家孩子的数学试卷,其中一道题目问考生:“从以上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考生答道:“这个病人快好了。”却被老师扣掉了4分。紧接着,全网医生为小学生错题“联名上书”,表示对“病人”进行了会诊,“孩子没说错,请把这4分还给他。”(7月7日环球网)

    据报道,这位妈妈晒出的数学题,是一个病人的体温统计图,统计图中,第一次量得的体温为39.5°C,最后一次是36.7°C。问题有三个,(1)该病人每隔( )小时量一次体温?(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 )°C,最低体温是( )°C(3)从以上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名小学生前面两题都答对了,而第三题被扣了4分。

    这道数学题目的第三小题,显然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设置了开放性题目,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再拘泥于“标准答案思维”。

    按说,既然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那老师就不应只提供“标准答案”,而应提供“参考答案”,只要学生给出的答案符合“参考答案”,没有太大毛病,老师就应给分,这是教师出题的本意。

    但事实上,一些教师在出题时,一边为了迎合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设置开放性题目,一边却走不出“标准答案思维”的泥淖。每每有学生解答这样的开放性题目时,教师还是习惯于按“标准答案思维”给学生的答案评分,从而导致学生的“非标准答案”被判扣分,甚至被判零分。试想,在这样的“标准答案思维”之下,教师还能培养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其实,在2021年国家施行“双减”工作后, 教育部办公厅就在《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可以说,这既是对教师命题方向的一种指引,也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培养。

    此次,针对这名学生给出的“非标准答案”被扣4分事件,全网医生“联名”要求老师“把4分还给学生”,这不仅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肯定和保护,更是对教师“标准答案思维”的一种矫正和纠偏。

    希望这样的“联名”矫正和纠偏,能够被更多的教育行政部门“看到”,也能被更多的学校和教师“看到”,从而倒逼我们的教师切实走出“标准答案思维”的泥淖,让更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如此,不仅是学生之幸,更是教育之幸。(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