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王佳愿:推进文化惠民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佳愿  日期:10/8/2024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会场内外,不少非洲朋友“邂逅”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魅力。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33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审美、中国元素同样点亮巴黎,惊艳了世界。中国艺术体操队进入集体全能决赛,在动作编排上融入拔剑收剑、弯弓射大雕、敲鼓等动作,彰显汉唐气韵,最终夺得中国该项目首枚奥运金牌;中国花样游泳队,在比赛中巧妙摆出甲骨文的“山”字造型,结束中国花游没有奥运金牌历史的同时,也让中国古文字给世人留下惊鸿一瞥.....体育与艺术融合,力量之美与文化之美交织,奥运舞台劲吹“中国风”。

    既悠久、又厚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绽放时代光彩的基础。近年来,从依托中国历史、神话打造的大型游戏到《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领域的鸿篇巨制,之所以吸引人、受欢迎,不仅在于这些作品中充满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更在于其中蕴含着“很中国”的世界观、价值观。比如《流浪地球》中,当地球面临“危机”,并不是像传统科幻作品那样选择“逃离”,而是带着地球一起“流浪”,这本身就反映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观念和对家园的珍视。当代文化产品、文艺作品的深刻性、立体感,往往源于50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富矿挖深、挖好,才能为文化创新创造注入源头活水,提供持续不断的滋养。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新花”“结硕果”,还必须解决好如何“浇水”“施肥”的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等改革部署,为的就是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现实中.有的文化产品创作投入大、周期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高,如何从制度层面涵养市场“耐心”,为创作汇聚急需的资源?有的传统文化领域较为冷门,如何为其保留生存发展空间、留住传承所需的人才?解决这类问题,必须用好改革这把“金钥匙”。解决痛点、疏通卡点,中华化才能在传承发展中枝繁叶茂。

    当然,重视传统文化不意味着闭门造车。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开放包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巴黎奥运会露雳舞赛场上,出生武术世家的中国选手元祥宇,将醉拳、太极等元素与西方舞蹈元素巧妙结合,令人耳目一新,赢得满堂喝彩。融合了苏式传统园林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清新典雅,近年来成为网红打卡点。话剧《司马迁》突破传统历史剧繁复华丽的视觉表现手法,舞台背景只选择多幅深色的汉代画像,并融入西方戏剧的美学风格,为观众津津乐道。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放包容中焕发新生。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