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张力:莫让“传家宝”沦为“摆设”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力  日期:11/6/2024 字体: [大][中][小]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连接基层的“直通车”。然而,在某些地方,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问题长期存在,亟需引起重视,比如某些地方的个别领导调查研究之前,根本没准备、随意性较大、看看就想走,至于“去哪里?调研什么?怎么调研?”一概心中没底。还有一些干部把调研当成了“真人秀”,不愿调研、不会调研、不善调研,存在走马观花“浅调研”、牵着鼻子“被调研”、一团和气“假调研”的现象,让调查研究浮于表面、走了过场。既折腾了基层干部和群众,也败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时时警惕、坚决纠正。

    生活中,我们到某个风景地、网红地“打个卡”司空见惯也无可厚非。但要是某一领导干部身到基层心却未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妥妥的把走基层沦为“打卡”那就万万行不通!“打卡”调研就是把严肃的实地考察搞成了热热闹闹的走过场甚至是“走秀”,基层表面的问题都不一定了解多少,谈何去发现隐藏在深处的问题,而这些“藏起来”的问题又往往是基层工作的难点、痛点、症结点。“打卡”式调研看似做了,实则是一种“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形式主义,是一种投机取巧和典型的假落实,不仅严重浪费人力、物力且毫无成效。只有见证最真实的基层、了解最真实的问题、听取最真实的声音才能帮助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

    深入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领导干部要避免搞调研“求量不求质”,有时一天看似跑了许多地方,到了很多单位,用了很多时间,调查研究的行程单满满的,可调研干部的脑袋却是空空的。有的只注重形式,浮于表面,只到车能到的地方,脚不沾土,手不离背,调研不深入、走过场。这不仅找不出基层工作的“病症”,配不出解决问题的好“处方”,还严重损害群众感情,更增加基层负担、影响政府形象。党员干部必须带着问题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走进群众的“后院”与“角落”, 在群众板凳上坐一坐,到田间地头中走一走,用脚步丈量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深入基层中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多用“放大镜”,多开“照明灯”,号准群众需求的脉搏,摸透基层民心民意,学用群众观点看问题,掌握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确保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原汁原味”“真材实料”,调查研究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总而言之,基层调研是领导干部了解基层实际、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途径。说一千道一万,党员干部们应切记要时刻将纪律挺在前面,将百姓的冷暖放在首位,“群众答不答应”“群众高不高兴”“群众满不满意”这些才是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初心。如果只是路过一下、拍过照了,就代表“调研过了”,岂不是把“调研”变成了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调演”,广大党员干部时刻谨记调研初衷,莫让基层调研这个“传家宝”成为“摆设”!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