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张力:想要“口碑载道”赢得百姓信赖是关键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力  日期:11/4/2024 字体: [大][中][小]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奖项和荣誉的评选,这些评选往往伴随着奖杯、奖金和荣誉证书。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真正能够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价值的,往往不是这些外在的奖励,而是老百姓的口碑。正如那句俗语所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推进工作,都应以群众的好口碑为追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利民之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幸福。群众口碑既是服务民意的“晴雨表”,又是工作判定的“风向标”。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都能从口碑中折射出来,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群众的喜怒哀乐,也侧面反映出党员干部工作情况。

    要想群众认可,得先树立正确政绩观。“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是一句口号,必须通过苦干实干才能见成效。在现实中,有些干部或是急功近利,热衷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或是作风漂浮,搞“虚假政绩”;或是拈轻怕重,碰到问题绕道走......凡此种种,都是政绩观出现了错位和偏差,损害的是党和政府形象,破坏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人民始终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头。无论走到何地为官,都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义不逃责,坚决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难,彻底地改。要谨防“政绩冲动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做显功也做潜功,遵循“显绩”与“潜绩”辩证统一的原则,做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好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真正做到“造福一方”而非“造势一时”。

    要想创造实绩,得先坚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创造实绩的基础和前提,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真实的数据和信息,才能制定正确决策,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创造出真正的实绩。此外,求真务实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实效,不追求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要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同时要强化问题意识,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迈开步子、走出院子,深入田间地头、工厂园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要坚持结果导向,不能把“说过”当“做过”,用“做过”代替“做好了”,多一些“马上就办”,少一些“等下再说”,看准了就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直到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一件件利民实事开花结果。

    想要赢得口碑,得先厚植为民情怀。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心中有一杆秤。人民群众处在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对实践变化的感知最为直接,感受也最为深切,工作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通过深入了解民众需求、以民众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信任关系、持续创新和改进以及树立良好形象等措施,不断提升民众对服务提供者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把评价的标准和尺子交给群众,在工作中敞开大门接受群众监督、邀请群众评判,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把群众意见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硬标尺”。要以群众满意为“风向标”,对照群众的抱怨之声、不满之辞进行深刻反思,及时校正个人思想和行为偏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如此心怀百姓,一心为民方能得到群众真心认可,收获群众的“好口碑”。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