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王晴:汇“流”聚力 ,让“新”有归处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晴  日期:1/2/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党员外出务工,党员呈现出流动性大、分布广、流动时间长的特点,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难点所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把精准有效、关爱服务体现到流动党员管理全过程各方面,才能确保流动党员在外“不掉队”,学习“不掉线”,参与“不落空”,汇“流”聚力 ,让“新”有归处。

    创新管理方式,破解“身份难显现”。一些在外流动党员受时间、工作、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游离于党组织之外,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特别是一些在外党员相关信息登记不全,与党组织联系断裂,无法进行有效对接和正常参加组织活动。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摸底排查、分类登记,通过微信发布、网格员摸排、宣传单印发等方式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摸清党员工作单位、从事职业、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及时掌握党员外出流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引导流动党员通过属地党群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报到站等渠道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确定专人定期联系,形成“一对一”结对模式,做到流动党员情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联络载体,破解“作用难发挥”。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线上学习平台,在流动党员微信群及时推送最新党建动态、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资料等,让流动党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开展常态化自学,全面提升流动党员党性修养和整体素质。同时寓教育管理于主动服务,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爱心驿站等资源,积极动员流动党员在线下参与组织生活、汇报思想工作,了解流动党员在外经营和生活情况,帮助其家乡亲人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让流动党员时时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党组织的关怀,进一步增强流动党员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浓厚情感。

    创新组织设置,破解“活动难开展”。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点子不多”“方法不活”,出现工作上的“死角”和“盲点”。要根据党员流动分布情况,利用好流动的“流动的红色资源”,不仅要将他们聚集在党旗下,更要推动他们在流动中为党旗增光。根据流动党员的工作岗位、个人特长和兴趣意向开展组织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引导流动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方面大展拳脚,让流动党员真正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单位: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