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张洪瑜:以“愿为、敢为、善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洪瑜  日期:1/24/2025 字体: [大][中][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基层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力量需秉持 “愿为、敢为、善为” 的精神,汇聚起磅礴力量,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愿为” 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是乡村振兴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只有从内心深处愿意投身乡村建设,才能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热情和动力。无数优秀的基层干部,他们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扎根乡村,就是因为心中怀揣着对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愿意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长谈,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期盼,将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种发自内心的 “愿为”,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敢为” 是一种担当精神,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振兴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会面临诸多难题,如产业发展瓶颈、基础设施薄弱、人才流失严重等。这就需要我们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探索创新。在一些贫困山区,当地干部敢于尝试新的农业产业模式,引进特色种植养殖项目,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为村民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在面对复杂的土地流转、利益分配等问题时,他们敢于迎难而上,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正是这种 “敢为” 的担当,让乡村振兴的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善为” 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善为,就是要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不同地区的乡村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不能搞 “一刀切”。比如,有的乡村自然风光优美,就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有的乡村拥有传统手工艺,就可以通过挖掘和传承,将其打造成特色文化产业。同时,善为还体现在善于整合资源,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等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此外,还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乡村治理水平。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以 “愿为、敢为、善为” 的精神,勇挑乡村振兴的重担,积极作为,开拓创新,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乡村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阔步前行。(作者单位: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