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张洪瑜:让党课 “活” 起来,提升教育 “含金量”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洪瑜  日期:2/26/2025 字体: [大][中][小]

    党课,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构成,宛如一座灯塔,为党员照亮思想的航道,是提升党员思想政治修养、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由之路。要让党课真正发挥效用,就需在语言运用、方式创新、素材选取上狠下功夫,精心雕琢出 “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 的精品党课,让党员群众仿若置身于知识的盛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党的理论与政策的养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升党课教育的 “含金量”。

    语言表达:“接地气”,拉近心灵距离。党课讲授,绝非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一场思想与情感的深度交融。那些高高在上、晦涩难懂、言之无物的空洞说教,只会让群众敬而远之。党课授课者应化身心灵的捕手,主动走进党员群众的内心世界,精准把握他们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让党课内容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又能紧密贴合生活实际,避免沦为纸上谈兵。巧妙运用群众耳熟能详的方言俗语、质朴平实的乡土表达,将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用风趣幽默、生动鲜活的语言,为枯燥的理论注入蓬勃生机。站在群众的视角解读党课知识,讲述身边的真实故事,引用党史长河中的动人篇章,借历史的关键时刻、英雄模范的事迹传递信念的力量,让党课成为一场从知识到情感、从情感到信念、从信念到行动的蜕变之旅,真正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引发党员群众的强烈共鸣与积极行动。

    方式方法“聚人气”,增强互动体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党课若想深入人心,激发党员群众的内在动力,就必须形式新颖、互动频繁。党课授课者要紧跟时代的脉搏,大胆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设置教学场景,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课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能紧扣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挖掘基层的丰富资源,将党课课堂延伸至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社区小巷、市场商铺,通过实地教学、互动问答等形式,增强党课的直观性与参与感。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虚拟现实等教学手段,组织党史故事分享会、主题演讲比赛、红色歌曲演唱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党课教育形式更加多元。搭乘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党史党课知识要点、影像资料,实现 “线上互动 + 线下实践”“网络学习 + 实体体验”“情景模拟 + 真实感悟” 的深度融合,让党员群众在沉浸式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自我。

    素材选取“冒热气”,紧贴生活实际。“百闻不如一见”,党课教育同样需要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让党员群众能够亲眼所见、亲手所触,在亲身经历、直观感受中深化认知、启迪智慧、收获成长。邀请老党员、退伍军人、模范人物、优秀村干部等,为党员群众讲述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英雄事迹、身边典型,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深入挖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遗址遗迹,通过实地探访本地红色地标,生动再现本地红色记忆,让党课饱含深情、充满力量,更具说服力。依托博物馆、纪念碑、革命遗址、英雄陵园等红色阵地,引领党员群众走进历史场景,加深情感共鸣、增进理性认识,在党课学习中感受信仰的力量、理想的光芒、使命的艰巨、担当的重量,激发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确保党课教育走深走实,不断激发红色基因的传承活力,促使党员群众在行动上践行党的宗旨。(作者单位:运河区小王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