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一个产生问题多、利益矛盾杂、工作事务繁的“大熔炉”。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基层锤炼是经风雨、见世面的关键契机,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经历,是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重要途径。
年轻干部要想干事。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精神之钙”。当前,部分年轻基层干部存在“佛系”心态和“躺平”思想,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进位的意识不强,存在身在基层、心不在基层的情况。要深入实施铸魂工程,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上下真功求实效。组织开展基层年轻干部基层建功“实景课堂”系列专题培训,激发干事创业、创新竞进的内生动力。讲好基层担当作为故事,积极选树基层先进典型参加“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评选活动,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对标先进、查摆不足,见贤思齐、奋发向上。
年轻干部要能干事。能力本领是担当作为的“武器库”,“武器库”里有多少“武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履职状态。基层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对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层年轻干部在入职初期多数发挥助力、辅助、参谋作用,缺少独立思考、独立承担、独立完成的工作历练,“能打阵地战、更善攻坚战”是对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迫切要求。要坚持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充实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履职尽责的“武器库”,让基层年轻干部从“束手无策”到“大显身手”。
年轻干部要敢干事。从大学“象牙塔”直接来到服务群众的基层第一线,有的年轻干部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心理预估不充分,工作生活难免遇到压力、产生顾虑,影响干事创业积极性。要打好“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组合拳,推动各项资源保障基层,让基层干部能够安心、安身、安业,从“畏首畏尾”到“理直气壮”。持续推进基层干部作风改进、效率提升,创新考核方式方法,考核优秀比例适当向基层镇街倾斜。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担责的干部撑腰,切实为镇街干部“减压”和“松绑”。加大对基层指导支持力度,对于基层年轻优秀干部,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激活基层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活力,让担当作为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