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于基层干部而言,AI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减轻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基层干部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承担着大量繁杂的工作任务。然而,传统的办公模式往往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这种情况下,AI技术的引入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练好学用融合“基本功”,会用AI。广大基层干部要破除“技术恐慌”,主动拥抱智能革命,练就AI时代基本功。通过网课平台系统学习AI基础课程,依托政务知识库开展人机交互式训练,在公文写作、政务服务、数据分析等场景中开展实操演练,构建以需求导向,学用互促的成长闭环。同时要注重培育数字思维,运用人工智能对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等碎片信息进行结构化整合,通过“AI智能筛选+人工复核”的方式,从海量数据中捕捉工作规律,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自身工作能力,但同时也需牢记“技术为用”原则,把好“审核关”,避免“AI幻觉”造成的误差影响决策公正性。
突出科技赋能“人情味”,用好AI。在政策解读中,AI可生成标准答案,但需要干部用“土话白话”讲透惠民本质;在矛盾调解时,系统能分析数据规律,但唯有“人情味”能解开思想疙瘩;在民生服务中,智能推送固然高效,而“面对面”的交流才能筑牢信任根基。基层干部接触群众的机会最多,在学会用AI为业务释放精力的同时,更要学会在情感沟通、价值判断、创新实践中彰显人的温度与智慧,当AI精准处理标准化事务时,干部应将更多精力投向需要情感联结的领域,以“将心比心”感知急难愁盼,通过“走村入户”洞察算法难以捕捉的深层需求,形成“AI提效+人力提质”的协同效应。
拉好数据安全“警戒线”,用对AI。基层干部既是数据的“守护者”,更是群众隐私的“守门人”。因此,在实践中需每一位基层干部从工作的最开始就树牢保密意识,一方面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经过安全认证的国产化政务平台,对敏感数据实行物理隔离和加密处理,同时,对AI应用场景进行风险评估,防范信息泄露;另一方面,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使用本地化部署工具,确保数据不出域,提高“数据安全无小事”的警觉性。
AI技术为基层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能够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还能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然而,这一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克服技术、伦理和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一个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基层治理新时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