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薛璇:真干、实干、苦干 打好基层工作“组合拳”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薛璇  日期:3/26/2025 字体: [大][中][小]

    作为基层干部,要苦练自身本领,打好基层工作“组合拳”。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矛盾问题的“聚集地”。面对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繁重任务,基层干部既要做“穿针引线”的绣花匠,又要当“劈波斩浪”的冲锋者。唯有以“真干、实干、苦干”为行动纲领,方能将“上面千条线”织成“基层一张网”,在田间地头书写新时代的为民答卷。

    以真干的精神,坚持真抓实干。基层干部就要说干就干,讲效率,讲成果。浙江某镇干部推行“24小时响应机制”,群众在便民服务平台提交问题后,干部必须当天对接、三天内办结,使道路修缮、农田灌溉等民生难题解决效率提升70%;江苏某社区书记随身携带“民情日记本”,记录群众诉求287条,逐项销号解决,被居民称为“行走的服务站”。这些案例证明,真干不是口号,而是“马上办、现场办、盯着办”的行动哲学。干部唯有将“为民服务”刻进骨子里,才能让群众从“看得见”的实事中感受到“摸得着”的温度。

    以实干的精神,锤炼实干作风。基层干部需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贵州某驻村干部为破解茶叶滞销难题,跑遍长三角茶叶市场,学电商运营、研包装设计,最终带动全村茶叶产值翻两番;甘肃某乡镇干部在旱厕改造中,先挨家挨户调研需求,再邀请村民代表共同设计方案,让“政府工程”变成“百姓作品”。这些实践揭示:实干的真谛在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干部既要读透政策文件,更要读懂民心民意,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信任,才能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以苦干的精神,充分发扬苦干精神。“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新时代的苦干早已超越“体力消耗”的层面,更强调“心智淬炼”。云南独龙江乡干部坚守高山峡谷,用10年时间修通“天路”、架起5G基站,让“直过民族”跨越千年贫困;重庆巫山村干部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产业路”,每天徒步20公里动员村民种植脆李,摔伤7次仍坚持在一线。这种“自找苦吃”的担当,正是对“苦干”精神的时代诠释。它要求干部既要有“脚下沾泥”的耐力,更要有“头脑风暴”的创造力,在攻坚克难中练就“十八般武艺”。

    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可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既要传承“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扎根山区的坚守,也要学习“网红镇长”杜天祥用直播带货打开农特产品销路的创新。当“真干”成为习惯、“实干”化作本能、“苦干”铸就品格,这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必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脊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基层干部当以“三干”精神为舟,在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人民满意的彼岸。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